中国建筑史技术木构架形式剖面.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椽 上金桁 垫板 上金枋 三架梁 五架梁 随梁枋 角背 短柱 椽子 下金桁 垫板 下金枋 抱头梁 金柱 下金桁 垫板 上金枋 抱头梁 金柱 椽子 五架梁 随梁枋 檐柱 正心桁 挑檐桁 檐椽 飞 檐 椽 无翘双昂 大斗 平板枋 额枋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 大木 : 是建筑物一切骨干木架的总称。有大小式两种形制, 有斗 栱 的称大式,无斗 栱 的称小式,也有无斗 栱 的称大式; 1. 大式做法 2. 小式做法 ①出廊 四种情况均可 无周围廊 5-11 开间 3-5 间 ②屋架: 5-11 檩 3-7 檩 ③斗拱 可有可无 无斗拱 构架 有飞檐 无飞椽 有扶脊木 无扶脊木 ④细部 有随梁枋 无随梁枋 有角背 无角背 ⑤屋顶 可用琉璃瓦* 不能用琉璃瓦 二、斗栱 (一 ) 斗栱的作用 1. 增加承托的作用 2. 出跳形成悬臂梁 支撑挑檐檩 3. 联结柱网:均匀传递荷载 4. 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 减震:吸收震波 6. 装饰作用 7. 等级标志 8. 模数作用 (二)斗栱的组成 1. 斗 2. 栱 ? 卷杀 对木构件 曲线轮廓 艺术加工 的方法。 3. 昂 (三)斗栱的出跳 1. 铺作:指一层层的小木块叠加起来,形象地表示斗拱 的层次。 出一跳 —— 四铺作 出二跳 —— 五铺作 出三跳 —— 六铺作 出四跳 —— 七铺作 出五跳 —— 八铺作 栌斗、耍头、衬方头为常数 — “ 3 ” 出一跳即加一华拱可数得 4 铺作 或加一昂头也可数得 4 铺作 宋《营造法式》中称一组斗栱为一朵 ; 每朵斗栱最 下边的大垫块称 栌斗 ; 向前后 ( 内外 ) 挑出的栱称 华 栱 ,每挑出一个华 栱 称一 ( 单 ) 抄 ; 从袱或抟下平行 于屋面向斜下方出挑的是下昂 ,“X抄X下昂”是 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 〖抄〗 : 华 栱 出挑称“抄”;有“ 单抄 ”、“ 双抄 ”的说法。 双抄双下昂 单抄单昂 单抄 度量斗 栱 大小的单位之一 : 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 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 出两跳为之五铺作, 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 作 ”;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 层 ( 常数项 ), 即 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 即 每一朵斗栱的计数方法是:斗栱的 计数单位 是“ 铺作 ”, 如一朵单抄 ( 或单昂 ) 斗栱有:一 栌斗 ,一个 华拱 ( 或 昂 ) , 一个 耍头 ,一个 衬方头 , 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 加一铺作,以此类推。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 为八铺作,等等。 (四)斗栱的类别 清代 柱头科 —— 柱头铺作 宋代 平身科 —— 补间铺作 角 科 —— 转角铺作 柱头科:承托梁,受力斗拱 平身科:没有梁架,间接受力 第二节 木构架形式 —— 剖面 一、抬梁式和穿斗式构架 二、斗栱 三、雀替(绰幕枋) 四、对木构架的评析 一、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 抬梁式: 梁柱 结构体系 梁是受弯构件 用材较大 空间可做得大 空间相对灵活 2 穿斗式: 檩柱 结构体系 以小材代替了大材 简化了屋面用材 增加了构造的灵活性 整体刚性好 (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 柱、梁、檩、枋 大木 : 是建筑物一切骨干木架的总称。包括结构的三大部 分,竖向的支撑部分 ── 柱,横向的被支撑部分 ── 梁、桁 ( 檩 ) 、椽,及两者间的过渡部分 ── 斗栱 。 有大小式两种形制,有斗 栱 的称大式,无斗 栱 的称小式, 也有无斗 栱 的称大式; 1. 柱 即古文“ 楹 ”字,“孤立独处能 胜任上重 也”; 宋多园柱,有 梭柱法 , 柱高等分为三,上段收杀 , 中、下二段平直; “凡用柱之制,若殿间,即径 两材两契至三材 ;若厅堂柱,即径两材一契;余 屋即一材一契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举 势定其短长,以下檐柱为则; ( 若副阶廊舍下檐柱 虽长 , 不越间广 。 ) 平面的柱有五种:中国建筑中的主要承重构件。 ⑴〖 檐柱 〗:檐下最外一列都是;但在四角上的称【 角柱 】; ⑵〖 金柱 〗:在檐柱以内、除纵向中轴线上的都是; 离檐柱近的叫【 外金柱 】; 离檐柱远的叫【 里金柱 】; 在重檐殿中支撑上檐的叫【 重檐金柱 】; ⑶〖 中柱 〗:在建筑纵向中轴线上而不在山墙上的是中柱; ⑷〖 山柱 〗:在建筑纵向中轴线上的山墙的就是; ⑸〖 童柱 〗:在横梁上的柱子。 檐柱 金柱 角柱 廊墙 脊瓜柱 短柱 短柱 脊瓜柱 檐柱 老檐柱 金柱 ( 外金柱 ) 清式柱名、位置 短柱 短柱 柁墩 ⒊柱的升起与侧脚 : 朱儒柱 ( 蜀柱 ), 造蜀柱之制 , 于平梁上 , 长随举势高下 ; 殿阁径一材半 ; 余屋量袱厚加减 ; 两面各顺平袱 , 随举势斜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