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讲义、教案设计、教学日历、大纲设计.doc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讲义、教案设计、教学日历、大纲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第二节 前人“社会思想”定义简介 第三节本书的社会思想定义及其研究围 第四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一、关于“社会思想” 定义(无确定的): (1)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理论社会学的畴(王处辉) (2)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社会思想,而且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所提出的(郭真) 二、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缘由及意义 1、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需要: 我们在建立中国的社会学学科时应当依据当地社会生活的深入调查和紧密观察,发掘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概念和命题,这有赖于我们挖掘中国社会思想史的中国性,反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洋装化,不能拿西方的概念来硬套中国的史料,以牺牲中国史实的完整性来附会西方概念的解释性,这对于我们理解曾经的生活和解决当下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在本土化研究中包含: (1)现实的问题——理论前提 (2)即有的理论——洋为中用 (3)传统的根基——古为今用 2、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需要 虽然社会学关注“转型”和“变迁”,但我们在关注社会变动的同时,还是要意识到“不变”的一面,将古代文明积淀的智慧提升到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高度,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延长了分析问题的时间深度,而且还可以补西方实证方法之不足,正如费孝通所言,在运用社会学来研究“我”、“心”这类概念的时候,原来实证性的、假设—检验模式的研究方法还能不能奏效?(田毅鹏,2005) 3、“位育”文化的需要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人和自然,人和人,我和我,心和心等概念,很多都是我们社会学至今还难以研究的东西,但这些因素常常是我们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也蕴含着建立一个美好的、优质的现代社会的人文价值。社会学的研究应该达到这个层次,不达到这个层次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学。如果我们能够真正静下心,坐下来,潜心疏理这些宝贵的遗产,真正在这方面获得突破,那将是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跃进。 三、如何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 社会运行理论的核心命题是: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各个社会子系统、不同社会要素发挥各自的机能,只有各个社会要素、不同社会子系统的功能协调互补,才能使社会在动态运行中保持平衡与秩序。社会运行理论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出发,重点关注社会子系统、社会要素的存在和能动状态,最终由这些个别性再回归社会系统整体性的存在与能动状态,这是社会运行理论直观具体的知识框架与理论式(杭生,2009) 借鉴成熟的认知结构,回归历史情境,立足当下现实,通过意义的发现、阐明和转换,建构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吻合的知识框架和话语体系 四、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围 1、士林传统(大传统) 2、民间传统(小传统) 3、政治传统(大传统) (士农工商——国之万民) 我们目前有关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中,所搜集的都是精英思想,这是我们称之为“大传统”的部分,那么这些我们熟悉的思想世界是否就是我们曾经的当下生活真实的反映呢?我们应该从思想的记载来推测当时的生活,还是该从当时的生活来看待思想的记载呢?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二者的结合。汤因比强调,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他认为,文明的衰落可以归纳为三点:①少数人丧失了创造力;②多数人也相应地撤回了他们的模行为;③继而出现的是社会丧失了它的统一性。对中国历史熟知的前提使我们发现,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而在这分分合合之中,思想确保了它的延续性,文明确保了它的统一性。所以按照汤因比的逻辑向上逆推,中国传统的社会及文明之所以能保持统一性,其原因有二:①少数人保持了创造力;②多数人保持着他们的模仿行为。 探究这些原因必须大力挖掘史料——包括:①是对历代民众生活方式的搜集(一次模仿)②是对历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思想的搜集(二次模仿) 多数人的模仿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呢?这种群体动力缘何而来?是什么改变了大众的偏好,使他们放弃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而去遵从一些思想对行为的设定呢?①少数人保持了旺盛的创造力,这是模仿的源泉。②少数人的创造力和多数人的模仿之间就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桥梁,即对一种思想进行推广的执政者的理念,及其操作平台上的推广方式。正是有统治者的这种支持,其思想才能广为流传。只有通过他们,思想家的思想才能为民众所掌握,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所以,他们是思想成品的加工者,是思想通向民众的通途。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的过程中,要把士林、民间和政治传统,统合为一体。 第三章 原始社会及古代神话中的社会思想(2学时) 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思想 古代神话中反映的社会思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