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提素能13含解析.pdf

2020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提素能13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2014 年潍坊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 汪为胜 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说过: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 体现了 “动” 与“静” 的辩证关系。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中我们 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填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首的化生,从自然本 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 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 “天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的观点是,天地 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他的 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的 “精神山水 ”。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 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 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 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 “平淡天真 ” ,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 世隐居态度。首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深远的 “三 远法 ”。在他看来, “远 ”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 这样才能渐入 “无”的境地、 “虚”的境地、 “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 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 ”的创作境界。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 水的结果。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 “自适其志 ”,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 墨浅岚的山水, “米氏云山 ”是他追寻道家 “平淡天真 ”理想的最终选择和归宿。元四家之 一的倪瓒,主张绘画就是为了 “写胸中之逸气 ”。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 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 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达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 “士人画 ”主张, 认为绘画应 “取其意气所到 ”。倪瓒所提到的 “逸气说 ”,与苏轼的观点皆受道学的影响, 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思想影响很重,他的 山水画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他笔下的山水,构图力求抓住 “远” 这一特征,总是近处坡 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 这是道家 “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 是道、禅提倡的 “柔、弱、虚、淡、不争、处下 ”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这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 认真研究。倘若我们鄙之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 “中国精神 ”,成为 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选自 2013 年 2 月 28 日《美术报》 ,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的创作主张。 B .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