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pptx

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ppt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控制验证方案目的通过设计试验确认XX 半成品的储存环境和存放有效期。其可能存在的环 节如下:在内包装封口前初始污染菌是否满足控制要求(定期监控);等待灭菌的产品,密封严实存放在外包间,其初始污染菌随储存时 间变化。适用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产品,通过试验研究,以确定在各种情况下的储存 有效期。发放范围管理者代表、生产部和质量部等有关部门及人员。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 附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组织和职责根据验证工作量的大小,本公司成立验证组,由公司管理者代表任组长, 生产部、质量部、有关部门及人员任组员。验证小组职责: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批准;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负责验证数据结果的审核;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负责发放验证证书;负责确定该项验证的再验证周期。主责部门本方案的主责部门为公司管理者代表,其职责为:负责审批验证方案和验 证报告,颁发验证证书。相关部门本方案的相关部门为质量部,其职责为:按标准操作规程及验证方案进 行各项确认,及时报告确认结果,形成验证报告;负责操作培训和现场监督。步骤和方法计划及进度本验证由质量部提出完整的验证计划,经验证小组批准后实施,由质量部 完成,整个验证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完成:运行确认(OQ) 从 年 月 日到 年 月日性能确认(PQ) 从 年 月 日到 年 月日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检测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抽样方法和抽样规律以每一个生产批为产品抽样批,随机抽取样品 1 片(长宽约 5cm×2cm) 记为 1 单位,在洁净条件下精确称重,并标记。需要临时或长期存放时间预计不超过 30 天(1 个月),综合细菌的生长规 律及可能存在的存放天数,其抽样检测的时间设计为存入后:第 1 天、第 2天、第 3 天、第 5 天、第 7 天、第 15 天、第 30 天。供试液制备取 0.9%的生理盐水溶液 10ml,盛于已灭菌的试管内;将取样依次投入试管,充分摇匀。接种与培养取上述供试液 1ml 加入 9ml 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成 1:10;取上述稀释 液 2ml,分别注入 2 个已灭菌的平皿内(每个平皿注入 1 ml);同时取 1ml 加入盛有 9ml 生理盐水溶液的试管中,稀释成 1:100,再 取此稀释液 2ml,分别注入 2 个已灭菌平皿内(每个平皿注入 1 ml);用已灭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融化待冷却到 40-50℃,分别倾注 15ml 上述 4 个平皿,盖好上盖,并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快速转动平皿,使供试 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以上平皿做好标记,以免混淆。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平皿移入37℃的培养箱中培养不少于48±2 小时。菌落计数当菌落数大于 300 CFU 时,应将原液稀释成 1:1000,即取供试液 1ml 加入 0.9%的氯化钠溶液 9ml 中取得,然后重新接种及培养。当细菌生长呈片状、花点样菌落,该平皿不以计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中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 则可将此半个平皿菌落计数后乘以 2,以代表全平皿菌落数。计数方法平均数值×稀释倍数1菌落数/质量(g)= 质量首先选取平均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的平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的范 围。如只有一个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则菌落数为该稀释级 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如有两个相邻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则先计算两稀释级菌落数的比值。高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 比值= 低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当比值≤2 时,则以 2 个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值报告。当比值>2 时, 则以低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 300 以上,则按最高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 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 30 以下,则按最低平均菌落数乘以稀 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 之间,则以最接近 30 或 300 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无菌落生长或最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小于 1 时,应报告菌数为10 个/g。如有 3 个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 30~300 之间,则以后 2 级计算级间 比值报告。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 10 以内时,按实有数值报告。大于 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值后面,应以四舍五入法计算。在报 告菌落数为“不可计”时,应表明样品的稀释度。例:例 次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两相邻稀释度菌数 之比菌落总数 个/g报告方式 个/g10-110-210-31136516420-1640016000 或 1.6×10422760295461.63800038000 或 3.8×10432890271602.22710027000

文档评论(0)

1979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