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 工艺及结构设计 PCB 在考虑电设计的基础上,要考虑满足工艺与 结构要求。 1.元件放置的方向性 (1)元器件放置方向考虑布线,装配,焊接和维 修的要求后,尽量统一。在 PBA 上的元件尽量要求 有统一的方向,有正负极型的元件也要有统一的方 向。 (2)对采用波峰焊工艺的 PCB 板, DIP 器件轴向 与波峰焊传送方向垂直,阻、容件轴向要与传送方 向垂直, 排阻及 SOP ( PIN 间距大于等于 1.27mm ) 元器件轴向与传送方向平行; PIN 间距小于 1.27mm (50mil) 的 IC 、 SOJ 、 PLCC 、 QFP 等有源元件避免用 波峰焊;见图9。 图9 图示插件与贴片过波峰焊的布局要求 2.元件距离 BGA 与相邻元件的距离 5mm ;其他贴片元件相 互间的距离 ≥ 0.75mm ;贴装元件焊盘外侧与相邻插 装元件的外侧距离 2mm 。 图 10 图 11 3.焊盘设计 焊盘设计必须参照元器件技术资料上提供的元 器件尺寸参数或参考焊盘来设计,一般遵循如下规 则: ——片式分立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单片二极 管等)的焊盘形状需与元件焊接面的形状一致, 焊盘内距要小于元件端电极的内距,焊盘外距要 大于元件端电极的外距约 0.5~2mm ,焊盘宽度等于 或略大于元件端电极的宽度。 ——片式小外形封装晶体管的焊盘间的中心矩必须 与器件引线间的中心矩相等,焊盘内距要小于引 脚内距,焊盘外距要大于引脚外距,焊盘形状亦 需与焊接面一致。 PCB 设计的策略与技巧 尽管现在的 EDA 工具很强大,但随着 PCB 尺寸要 求越来越小,器件密度越来越高,极其苛刻的布线规 则,这些都使得 PCB 设计的难度并不小。如何实现 PCB 高的布通率以及缩短设计时间呢?本文简要介绍 PCB 规划、布局和布线的设计技巧和要点,希望能从 下面一些具体的例子的中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概述 PCB 设计主要包括 : 一 . 信号完整性设计 二 . 工艺及结构设计 三 . 热设计 一 信号完整性设计 信号完整性设计:即是对信号质量的控制 , 它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整个电路板性能的好坏 , 产品的正常功能能否实现、可 靠性问题、 EMC 能否达标都是此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主要考虑的方面: 1 、电路板层数的设计 2 、混合信号的分区设计 3 、地线的设计 4 、去藕和旁路电容设计 5 、布线设计 1.电路板的层数设计 电路板的层数设计要考虑到电气性能、器件密 度、成本和结构等各方面的要求。设计师需要综合 考虑来取得折中方案。 “五-五”规则:即时钟频率大于5 MHz 或者脉冲 上升 时间小于5 ns ,宜于选择多层电路板。 (1) Vcc 、 GND 的层数 单板电源的层数由其种类数量决定:对于单一 电源供电的 PCB ,一个电源平面足够了;对于多种 电源,若互不交错,可考虑采取电源层分割(保证 相邻层的关键信号布线不跨分割区);对于电源相 互交错的单板,则必须考虑采用 2 个或以上的电源平 面。 对于地的层数要考虑: ? 元件面下面(第 2 层或倒数第 2 层)有相对完整的 地平面。 ? 高频、高速、时钟等关键信号有一相邻地平面。 ? 关键电源应与其对应地平面相邻。 从屏蔽的角度考虑,地平面一般均作了接地处 理,并作为基准电平参考点,其屏蔽效果远远优于 电源平面。因此, 在选择参考平面时,应优选地平 面。 (2)电源层、地层、信号层的相对位置 单板层的排布一般原则: ? 元件面下面(第二层)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 蔽层以及为顶层布线提供参考平面。 ?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 ? 尽量避免两信号层直接相邻。 ? 主电源尽可能与其对应地相邻。 ? 兼顾层压结构对称。 20H原则:一般电源层敷铜要内缩于地层,即电 源层到板边的距离要比地层到板边的距离大20H (H指的是电源层到相应地层的层间厚度). 四层板,优选方案 1 方案1为现行四层 PCB 的主选层设置方案,在 元件面下有一地平面,关键信号优选布 TOP 层。 例1 至于层厚设置,有以下建议: ● 满足阻抗控制 ● 芯板( GND 到 POWER )不宜过厚,以降低电 源到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保证电源平面的去耦 效果 六层板,优选方案 3 对于六层板,优先考虑方案 3 ,优选布线层 S2 ,其 次 S3 、 S1 。主电源及其对应的地布在 4 、 5 层。 层厚设置时,增大 S2-P 之间的间距,缩小 P-G2 之间的间距(相应缩小 G1-S2 层之间的间距),以 减小电源平面的阻抗,减少电源对 S2 的影响。 在成本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方案 1 ,优选布线层 S1 、 S2 ,其次 S3 、 S4 。与方案 1 相比,方案 2 保证 了电源、地平面相邻,减少电源阻抗

文档评论(0)

yusu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