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2复习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图8-1 肾小球肾炎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机制示意图 左图: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 右图:非肾小球基底膜性抗原包括其他肾小球抗原或植入性抗原在肾小球内与抗体结合 ○抗原,Y抗体;1、病理变化 大体:表现为大红肾或蚤咬肾。 镜下:双肾弥漫性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见图8-3)。 2、病理临床联系 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1)尿的变化 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严重者可有氮质血症。 (2)水肿 (3)高血???;图8-3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内细胞数量增多,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并有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毛血管腔狭窄? ×320 ;(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此型肾炎又称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1、病理变化 大体:表现为大白肾。 镜下:特点为在肾小球囊内形成新月体或环状体。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然后纤维化为纤维性新月体。最终肾小球纤维化甚至发生玻璃样变性,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见图8-4)。;图8-4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其间有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形成新月体,肾球囊腔被阻塞? ×150 ;2、病理临床联系 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但程度较重,若形成新月体的肾小球超过80%,患者常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膜性肾小球肾炎 1、病理变化 大体:大白肾 镜下:早期无明显改变,后期基底膜明显增厚。 2、病理临床联系 表现为成人肾病综合征。;(四)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1.病变特点 大体:大白肾,切面见黄色条纹 LM:肾小球变化不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见玻璃样小体和脂质空泡(为重吸收的脂蛋白) EM:多数肾小球足细胞足突消失,胞体扁平,故又称足突病。 2.临床特点 是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五)IgA肾病 由Berger于1968年首先报道,故又称Berger病。 1.病变特点 早期仅少数肾小球见轻度系膜增宽和节段性增生;部分见大量系膜增生,偶见新月体形成。EM下大多病变系膜内见电子致密物沉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是免疫荧光检查在系膜区内见IgA沉积。 2.临床特点 是反复性肉眼和镜下血尿最常见的原因。约半数病例可发展为CGF。; (六)慢性肾小球肾炎 1、病理变化 大体:颗粒性固缩肾 镜下:病变肾单位与残存肾单位并存(见图8-5)。 2、病理临床联系 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 (1)尿变化 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 (2)高血压 (3)贫血 (4)氮质血症 ;图8-5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也大部分萎缩纤维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多数慢性炎细胞浸润? ×287 ;第二节 肾盂肾炎;(一)急性肾盂肾炎 1、病理变化 表现为肾盂和肾间质的急性化脓性炎。 2、病理临床联系 (1)全身症状 寒战、高热、血中白细胞增多。 (2)腰痛和肾区叩击痛 (3)尿变化 主要表现为脓尿、菌尿。 (4)膀胱刺激症状;(二)慢性肾盂肾炎 1、病理变化 大体:单侧或双侧肾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不规则的凹陷性瘢痕(见图8-6),肾盂肾盏变形。 镜下:似慢性肾小球肾炎(见图8-7)。 2、病理临床联系 似慢性肾小球肾炎,但可有菌尿和脓尿。;图8-6 慢性肾盂肾炎 两侧肾不对称,体积皆缩小,表面颗粒状,有不规则的瘢痕 ;图8-7 慢性肾盂肾炎 有些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相对正常,肾球囊壁增厚,纤维化,部分肾小管萎缩消失,部分肾小管扩张,腔内有胶样管型;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大量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 ×287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图8-8 肾细胞癌 肾由大型肿瘤占据,左侧可见残存的肾组织 ;镜下: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透明细胞癌(最常见)、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 (三)病理临床联系 主要表现为血尿、肾区疼痛和肿块等。 ;二、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一)病因 (二)病理变化好发部位:膀胱侧壁和三角区。 大体:单发或多发,呈乳头状、息肉状或菜花状。 组织学类型:以移行细胞癌最常见。并可分为三级(见图8-9、8-10、8-11)。 (三)病理临床联系 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血尿。;图8-9 膀胱移行细胞癌 Ⅰ级 肿瘤乳头状,被覆上皮细胞层次增多,部分排列不整齐,核大小不甚一致? ×260 ;图8-10 膀胱移行细胞癌 Ⅱ级 癌组织呈乳头状,细胞层次显著增多,大小、形状不一,排列紊乱,核分裂像较多? ×272 ;图8-11 膀胱移行细胞癌 Ⅲ级 癌细胞分化不良,失去移行上皮的特征,癌细胞大小、形状不规则,排列紊乱,核分裂像多见? ×164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