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2教学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商鞅和商君学派的事本禁末论 商鞅和商君学派从有利于农战出发,论述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他们把农业称为“本事”,而把工商业看成“末业”,提出“能事本禁天者富”。所谓“事本禁末”,就是勤于农耕,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禁 ”,在这里不禁止的意思,而是限制的意思,他们认为只有“事本禁末”,国家才能富强,认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越多,国家就越富强。他们的认识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封建国家的富强,就是依靠农业部门提供的剩余产品,而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封建 国家能够占有的剩余产品的多少,在生产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决定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如果脱离农业的人多,那么不仅能够生产剩余产品的人数少,而且剩余产品还要被非农业人口消费掉。如果脱离农业生产的人过多,那么农业提供的剩们产品就养不活非农业人口。 不仅如此,商君学派还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诱使农发脱离农业,“怠于农战”因此农民看到“商贾之可以富家,技艺者一个焉, 商鞅和商君学派对商业的作用是肯定的,他们认为“家辟地,商致物,官法民”又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这是说“商”可以起到贩运货物以通用无的作用,并和农、官一起,是经常的职业。因此,他们并不是要禁止工商业,而是“令商贾、技巧之为无繁”限制工商业者的人数。所以,商君学派主张采取措施限制、抑制工商业,其办法主要有: 1、加重工商业的赋税徭役 2、加强对粮食的管理 3、从各方面给商人的经营制造困难 第五节 孟 子 孟子的人性论和义利观 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恒产论、井地论 分工和劳心、劳力 价格与价值 一、孟子的人性论和义利观 孟子认为,“好色,人之年欲也”,“富,人之年欲也”,“贵,人之所欲也“,他也同意”食色性也”,但是,孟子并不认为人们的追求食色富贵欲望属于人性,在他看来,饥则求食,寒则求衣,满足物质需要,是禽兽的性,并非人性,人与禽兽的差别就是那么一点点。在孟子看来,差在那一点点就,就是人性。就是善端。 孟子虽然认为人的物质生活欲望不属于人性,但他不仅承认其存在,而且非常重视人的这种欲望。可以说,一方面孟子认为人作为动物,有追求满足物质生活的欲望,这是与禽兽一样的;另一方面,孟子认为人,还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善心萌芽。可以说孟子是从人的社会性角度来谈人性的。这两方面都是孟子考滤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孟子的政治经济思想就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的基础上的。 孔子主张用道德来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提出“见利思义”。孟子断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将义利关系作了绝对化的解释,《孟子》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讲义利观的。 “孟子见梁惠王。王日:‘不远万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日:‘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还说过:“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这两段话都是把义利绝对化了,要仁义就“何必日利”?要利就不能要仁义,不能要善。其实,孟子是非常重视人们的物质利益的,并非不要利。孟子讲义利主要是针对统治者,是为了调节各级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各级统治者互相争夺。孟子反对的是最高统治者带头争利。如果统治者不去争利,而是讲仁义,那么统治就稳固了。“末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没有讲义的人对他的国君怠慢的。所以,孟子的“何必日利?”是为了统治者的大利、根本利益,不争利的目的是可得大利。 二、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恒产论、井地论 孟子在其人性论、义利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仁政思想。年谓仁政,就是把他的关于仁义的思想运用于治国。他认为当时各诸候国的统治者,不讲仁义,政治昏暗,对人民漠不关心,人民生活很苦。 孟子认为,一个诸候国如果想要“王天下”,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实行仁政。 关于仁政的内容,孟子有过多种说话,总起来看,除了贤者在位,省刑罚,进行道德教育等久,主要是关于经济问题的。他的基本主张是,减轻人民的负担,搞好农业生产,使人民的生活能够过得下去。 (一)、“薄税敛” 他反对官府对百姓过度征敛,认为过度征敛和百姓“无恒产”,是百姓贫困处于悲惨境地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主张“薄税敛”。他所说的“薄税敛”,并非越薄越好,而是“取于民有制。在孟子看来,向百姓收取赋税目的是保证统治机构的正常运行,保证统治者的需要,就在保证统治者的必需开支的前提下,渤度征敛百姓,使百姓能够活下去。 孟子还主张只征农业税,不对其他行业征税。他主张:“市,而不征,法而不,则天下比拟悦,而原藏于其市矣”;“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 (二)、“土地辟,田野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