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5. 古代诗歌四首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课件_11.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5. 古代诗歌四首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课件_11.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理解作者的感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和渲染。 初读诗歌 1、听朗读,正音。 2、自读划节奏,找押韵的字。 3、齐读,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节奏。 诗人是徒步游西湖的吗? 诗人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游览钱塘湖的? 骑马游西湖。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作者是通过首联和尾联来交代游踪,扣一个”行”字。 主题 全诗描绘了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本诗用”水面初平云脚低、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诗人对景物的选取,独具匠心,像几幅连缀而成的风景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结知识网络 体裁:七言律诗 首联:总写西湖风光 颔联:动物(莺燕争春) 颈联:植物(花草茂盛)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喜悦之情 写法: 1结构严密,对仗工整,通俗易懂。 2借景抒情。 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研读诗歌 1、注意语调、语气。 2、重读、轻读的字。 3、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 感情自然。 背诵诗歌 课外拓展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应怜屐(jī)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组别 任务 一组 探究一前两联内容 二组 探究一后两联内容 三组 探究一作者的游览路线 四组 探究一主题 五组 探究二1典型景物 六组七组八组 探究二2词语赏析 探究二3对仗修辞 本课小结(内容、写法) 展示要求:书写规范清晰,整洁有序,没有错别字。 讲评要求:落落大方,声音洪亮,富有个人特色。 语速稍慢,能及时提醒大家做笔记。 首 联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 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 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 澜连成一片。 本诗中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总写西湖美景---山光水色。 颔联 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 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 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颈联 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 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 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 游览不足够,尤其是绿色 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充分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留恋 尾联 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景物来表现早春 的钱塘湖美景? 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 初平: 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早莺、新燕: 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渐欲: 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 浅草: 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两句中的短语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像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 对仗要求: 想一想 文中哪几联诗句使用了对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整齐匀称,节奏鲜明;便

文档评论(0)

138****2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