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友邦惊诧论鲁迅.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友邦惊诧”论 鲁迅 鲁迅( 1881.9.25 — 1936.10.19 ),原名周樟寿,后改 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 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 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论文集《坟》,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 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 攒 击: ? 私 逮 : ? 屠 戮 : ? 敷衍 ? 塞责 ? 兹 ? 本 埠 ? 2 ? 惊诧: ? 不道: ? 攒 击: ? 私 逮 : ? 莫名 ? 国将不国 ? 屠 戮 义愤填膺: 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 怒,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义正辞严: 意思是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 有力。 奋笔疾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 挥笔快速书写。 束手无策: 就是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 也没有的意思 瓜分: 像切瓜一样分割或分配(多指分割 领土)。 文体常识 1 、 复习议论文的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 —— 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 —— 例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 —— 引论、本论、结论。 2 、学习论证方式: 立论 —— 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 张。 驳论 —— 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 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 (1) 反驳论点。反驳主要是反驳论点,因为议论的根本目的在于阐述见解,发表观 点,如果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见解,那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批驳、否定这一观点、 见解,指出它的荒谬或虚假。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论点直接驳斥。 反驳论点的方法之一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一论点的错误,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 事实来直接反驳,或者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解剖,直接指出错误所在。 反驳论点的另一种方法是归谬法。归谬法是以某一个论点为前提,按照逻辑规律 进行合理的引申,但是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荒谬的。由于引申出来的结论无法成立, 因此,引申出这一结论的论点也就不能成立。写作中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运 用归谬论证揭示其“非”,能收到澄清认识的良好效果。 反驳论点还可用反证法,即作者并不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谬误所在,而是建立起 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新论点,通过充分论证使这一新论点树立起来,于是与之 相对的论点便不驳自倒了。 运用反证法应注意的是,所反驳的论点与自己所证明的论点应是互相对立,不能 相容的。这样才符合逻辑学上矛盾律的要求,达到肯定这个否定另一个的目的。 (2) 反驳论据。反驳论据,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反驳对方论点的途径。在论证过 程中,论据乃是论点赖以支撑的支柱,如果论据不能成立,那么论点就失去依托,不 攻而自垮。 (3) 反驳论证。反驳论证,这是通过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之间不符 合逻辑关系的漏洞来否定对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这样的论证,需要对于对方的言论 作冷静的分析,发现其中逻辑推理上自相矛盾之处,然后予以有力的揭露。 ? ? 导入:论文必须写得十分 精密,使那家伙无法辩驳, 否则,宁可不写。 ? —— 恩格斯 介绍背景: 鲁迅先生揭露帝国主义瓜 分中国的野心和国民党反动派奴才本 质的论述 ? 1. …… 而且我看见确凿 的事实,他们是在吸中 国的膏血,夺取中国的 土地、杀中国的人民。 他们是大骗子 …… 。 (《南腔北调集》)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 1931 年“九 . 一八”事变后写的 一篇尖锐的时事短评。 1931 年“九 . 一八”事变,“绝对不抵抗主义”, 仅三个多月,日占东三省 —— 中共动员“全国抗 日”,爱国学生两次集会南京,要求停止内战,出 兵抗日 —— 12 月 17 日,示威游行,“南京珍珠桥血 案” —— 12 月 18 日,通电各地严加镇压 —— 12 月 20 日,写本文。 了解结构,了解行文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 1 节) 揭露事实,引出谬论;二是( 2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