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曲常识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戏曲常识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 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 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 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 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 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1、宋元南戏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 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 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 场诗。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色皆可唱 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 上凡需角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 ”。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 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角色皆为配角。揭露 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 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 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 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2、元代条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 称。元杂剧虽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 元杂剧一本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用一套曲。除四折外, 般还有一个或两个楔子。所谓楔子,即填补的意思,在 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 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 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有的杂剧作 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 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末旦主 唱的叫“末本”。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 “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 科”。元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元 杂剧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 3、明清传奇 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 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 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 段。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 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其主要 特点有: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 形式普遍运用;集曲的广泛使用;曲律更为 正格;角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传奇从明 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南洪(升)北孔 (尚任)为传奇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