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课件)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pdf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法规课件)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1.界定: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的、符合民事法律 规范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对 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加以调整的结 果。 2.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1)~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结果 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部分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强调社会关系的主体是人, 人之外的任何物都不能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体。人对物有 绝对的权利 ▲人不能成为的法律关系客体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3)~是以法律上权利义务为其内容的社会关系 人——关系——权利 ★民法是法律关系就是权利义务关系 ★研究民事法律关系就是为了把握权利和义务。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略) 1.事实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与规范意义上的民 事法律关系 人——特定的人 一般的关系——特定的关系 抽象的——具体的 法律得不到贯彻就是一纸空文 2.民事法律关系的体系价值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民事法律关系就是人在民事社会中(或者说民事社会中的人。) 关系是现实的人,是法律体系的砖瓦。 主体——内容 立法体系 理论体系 司法实践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任意(自治)性 指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及法律关系的内 容、效力等主要有民事主体自己决定,国家原则上 不得介入。 理解:私法自治原则的贯彻 权利的自由本质——但是他人的自由就是你的自 由的限制 立法层面上的——任意性规范为 司法层面上的——当事人自由处分 法律适用层面上的——一般民事活动中的自由 约定优先—— 第一百四十二条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 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 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平等 平等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以权利义务为(核心)要素 私法权利义务 私权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主体 1.主体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人 2)类型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2.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 1)同一民事法律关系中既有权利主体又有义务 主体。 2)绝对权法律关系的中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相对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 和义务主体均是特定的。 (二)客体 1.物 2.行为 3.智力成果 4.人身利益 (三)内容 权利义务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 一、物的概念 (一)物的概念和意义。 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并能为人 所控制物质对象 。 物是最普遍、最重要的客体和标的物。 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对物质的追求是人本之自然 物理学上之物与法律上之物区分 (二)物的特征。 法律上之物具有以下属性: 1.须为有体物。 有体物相对于无体物 对于有体物与无体物有不同解释。 梁彗星主编《物权法》:有体物是之占据一定空间,人的感官可能感觉的物质,包括固体、液 体和气体。 ※※※无体物,专利、商标、著作、商业秘密 等。 彭万林主编的民法学同之,但主张“将物的概念扩张为包括无体物”。 ???此种有体无体之划分值得※※※ *魏振瀛主编的《民法》:第 119 页 “德国民法将物限于有体物 。所说有体物,是指占有一定空间且具有某种形体的物,例如土地、 建筑物、动植物以及各种物品。近年来,学理上对有体物逐渐采扩大解释,认为有体物不必具有一 定形状或固定的体积 ,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均为有体物。至于各种能源,诸如热、声、电器、电 子、放射性、核能、频道等,在技术上已能加以控制,工商业级日常生活中医普遍采用,为民法上 的物。” 孙宪忠 :将无形财产作为“物”会导致法律关系理论的混乱。 物的概念的扩张 无形之自然力——光、电、热、声 活人之器官 空间——特殊之物 2.须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 精神的需要往往只对特定的人 3.须为人力所能支配。 不为人力所支配者,无法为权利之客体。 归属支配支配不能 4.须可为权利客体(有称须存在于

文档评论(0)

tim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