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 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最新考试说明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高频考点 考点一 知道 地球公转的 方向 、 周期 和 速度 。 读图 4-1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地球从 A 点绕太阳公转一周,回到 A 点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____________ 。 (3) 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 A 位置 (______) 点时,为每年 ___ 月初,公转速度 _ __ ,处在 B 位置 (______) 点 时,为每年 ____ 月初,公转速度 ______ 。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近日 1 最快 远日 7 最慢 图 4-1 高频考点 考点二 理解 黄赤交角的 地理意义 。 1. 黄赤交角 图 4-2 高频考点 2. 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 南北回归线 考点二 理解 黄赤交角的 地理意义 。 图 4-3 (2010·江苏小高考·T3) 高频考点 经典真题 1 1. 图 4-4 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 置。北半球夏至时,地球位于(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图 4-4 高频考点 考点三 了解 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 原因 。 (1) 原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 和正午太阳高度 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 的多少不同。 (2) 四季的划分 ①我国传统上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立秋、 分 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②西欧、北美中高纬度国家传统上则以 、夏至、 、 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③北温带的一些国家将 三个月划为春季,夏、秋、 冬季以此类推。 昼夜长短 太阳辐射能 立夏 立冬 春分 秋分 3 、 4 、 5 高频考点 经典真题 2 (2010·江苏小高考·T8) 图 4-5 为“①② ③④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 2 题 2. 在四地中,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图 4-5 知识体系 地 球 公 转 的 地 理 意 义 公转 特征 方向 周期 速度 黄赤 交角 概念 大小 影响 四季 更替 原因 划分 冲 A 要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纬度变化:由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 季节变化 北半球夏至日 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中最小值: 各纬度 北半球冬至日 一年中最大值: 及其以南地区 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日: 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南半球 南回归线 赤道 太阳直射点 冲 A 要点 (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 之间,北半球各 地昼 夜 ,且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 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 值,极昼范围也达最 。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 之间,北半球各 地昼 夜 ,且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 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 值,极夜范围也达最 。 南半球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 北回归线 长 短 长 大 大 南回归线 短 长 短 大 大 课堂热身 一、单项选择题 (2009·江苏小高考·T36) 昆仑站于 2009 年 1 月 27 日建成,这是我 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 4-6 为“太阳直射点回归 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 1 题。 1. 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中的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 4-6 2 . (2008·江苏小高考) 当地球运动至图 4-7 所示 的甲处时,是北半球的(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007·江苏小高考·T3) 读图 4-8 ,完成 3 题。 3 .北半球正值(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图 4-7 图 4-8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