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之虚实结合课堂.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 —— “虚实结合” 高三语文组 魏冠扬 2 沁园春 ·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 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古诗歌中虚与实的概念。 2 、正确运用“虚实结合”手法,赏析诗歌。 5 一、虚和实的概念: 1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 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 娇 · 赤壁怀古》中上阙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 ”,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6 2 、所谓“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 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它是抽象的, 主观的。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几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仙境)和梦境。 a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 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 7 b 、苏轼《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 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 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②已逝之景(回忆之景)。 a 、李煜《虞美人》 “ 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 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b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 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 8 ③设想未来之景。 a 、柳永《雨霖铃》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b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9 二、虚实结合的作用 1 、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主旨。 欧阳修《踏莎行》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 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 在春山外。” 2 、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主旨。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0 三、命题方式: 1 、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2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3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1 四、真题回顾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 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 使,满眼骊山。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4 分) 答: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驰驿传送荔枝的劳 民之举( 1 分)。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 满眼佳木葱茏的骊山( 1 分)。虚实对比( 1 分),含蓄点出 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 1 分)。 12 五、答题步骤: ( 1 )分析实写和虚写内容,简要描述(哪些是实 境,哪些是虚境)。 ( 2 )点出此手法的艺术效果或所表现的诗人的情 感。(实景与虚景融合,互相映衬,表达了诗 人某种感慨,渲染出某种情感,烘托出某种氛 围) 13 六、练习反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 前三句实写: 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 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 这些都是眼前之景 。后一句是虚写: 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 这是想象之景。 虚实相生 , 交织成 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 与生机的画面, 流露出 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