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以后法律儒家化过程.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汉以后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 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 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从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引经决狱, 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 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的、民事的、婚姻家庭的、行政的、诉讼的等各个法律部 门的基本原则和灵魂,也就是说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 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与儒家思想的 法律化过程是紧密相连的。 第一阶段:两汉阶段。它是儒家思想法律化开始的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 儒家思想仅对封建社会的司法和法理学(律学)发生影响。主要表现是 “经义 决狱”和 “引经注律”。本阶段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思想。之后,宣帝又提出 “霸王道杂之”的两手统 治政策,由是开始了礼法结合、同条共贯的儒家化过程。儒家思想通过 “经义 决狱”“引经注律”和 “律学家习儒”三个途径慢慢地渗入法律中。 第二阶段:魏晋南北朝阶段。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比较活跃的阶段。其特 点是,儒家思想开始对封建立法发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引礼入律”。 “用法不 及权贵”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各国频繁的立法中尤为突出。儒家思想全面渗透到 法律内容中,使法典的体例、形式、刑名上都有新的发展。各个王朝纷纷在吸 收前代法律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使儒家化的法律日趋完善。从《曹魏律》、《晋 律》、《北魏律》、《北齐律》四部法典中,可以看到儒家思想有几个方面被作为 封建法典的普遍原则确立下来。 第三阶段:隋唐阶段。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最成熟阶段。儒家思想对中 国封建法律的影响被全面地反映在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唐律》中。《唐律》 使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融为一体,从而完成了儒法合流的法律体系。《唐律》是 中华法系的楷模,成为宋元明清历代法律的蓝本。宋至明清是封建法律儒家化 的延续阶段。 二、简要列举并阐述你所认为的中国古代法律对现代中国仍有价值的部分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是构 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通过厉行法治,限制和制约公权力;建立有限政府、 法治政府;保持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培育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等具体 目标。在推进中国法治进程,不仅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经 验,也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扬弃。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在价值取向、内 容和形式方面都蕴含着现代法治的资源。 学习和借鉴是非常必要的,但似乎另一点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 如何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吸收养分。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社会,要充分吸取中 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因素,这不仅是因为传统法律文化已内化为民族精神和 民族心理的一部分,而且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都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法治资源。 一、在法律价值取向上,整体、系统的法律价值观具有借鉴价值 在思维方式上,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着特征。 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辨,到汉代董仲舒 “天人合而为一”命题的明确提出,再到 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整体观鲜明地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过 程。《中庸》说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 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 与天地参矣。”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取向和运转模式都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法律的运作模式是,实现太平盛世,仅仅依靠法律是不 够的,“礼乐政刑”交相使用才是合理可行的选择。《礼记•乐记》称:“礼以道 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 民心而出治道也。”《隋书》称:“夫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日 法令,四曰刑罚。”后来,白居易,朱熹、丘浚等人也有类似的论述。明丘浚说: “礼 乐者,政刑之本;刑政者,礼乐之辅。” “德礼政刑四者,王道之治理之具也。”可 以看出,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眼中,礼、乐、政、刑各有其功能和作用,礼乐启人 向善,政刑惩奸止暴,四者各司其职,交相为用,形成一于运动的、系统的整体,从 而使自然、社会、人生得以和谐,法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价值取向上,中 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集体本位”。中国古代以家庭和家族作为社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