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疾病2014-41讲课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HIV在淋巴组织中的扩展 淋巴组织特别是淋巴结是淋巴细胞集中场所 HIV感染扩展至淋巴结,淋巴滤泡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亦被感染,可能成为HIV的贮存场所,继续不断的感染CD4+ T淋巴细胞 造血细胞 脑内细胞 其他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早幼粒细胞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小胶质细胞 郎格罕细胞 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 纤维细胞 对HIV敏感的各类细胞 淋巴组织变化 病理变化 继发性感染 恶性肿瘤 早期变化-滤泡增生 晚期变化-一片荒芜 细菌-结核菌 结外恶性淋巴瘤 Kaposi肉瘤 原虫-卡氏肺囊虫、弓形虫 真菌 白色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曲菌 病毒-巨细胞病毒 早期: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明显增生,生发中心活跃,髓质内浆细胞增多) 晚期:一片荒芜 -淋巴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结变小; -间质:小血管增生、纤维化; 淋巴结的病变 11 AIDS之肿大淋巴结 11 11 11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血管和纤维细胞增生 机会性感染 从艾滋病患者支气管活组织取材,姬姆萨染色,镜下见到蓝黑色小点,为卡氏肺囊虫。60%艾滋病病人发展成肺囊虫症性肺炎,通常在两年内死亡 1 11 1 11 曲菌 曲菌(假菌丝孢子3-4um,放射状排列,呈锐角(45.), 数目多,宽度中,分割密,染色深,均匀。 11 11 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恶性肿瘤 Kaposi 肉瘤 高度恶性的淋巴瘤 1 1 1 下眼睑缘有一结节,在结节上有出血斑。该病损在非洲Kaposi肉瘤中为常见型。 ?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李鹏 艾滋病(AIDS)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HIV所攻击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CD4+T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 病程进展凶险,发病1年死亡率50%,5年的死亡率几乎为100% 概念 联合国官员说 防治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政治性问题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预防和根治这种疾病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各国认真对待的“全球性政治问题”。 目前在没有有效的艾滋病预防药物和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价格仍然十分昂贵的情况下,预防艾滋病的发生和传染仍是同这种疾病作斗争的主要手段 国内的流行情况 资料来源:卫生部,《2012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2012年 图示 从1985年到2011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总数约为45万,其中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17万人,艾滋病相关死亡9万人。云南、广西、四川、河南、新疆和广东六省占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数的76%。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同性恋 异性恋 男性同性恋 传染性较女 性强 注射途径 母婴传播 病人、带病毒者 用感染者的器官、其他组织或黏液为供体 未证实的传播途径 偶然的社会接触 食物和水 经空气或粪便经口传播 昆虫 输血 血制品 静脉毒隐者共用污染有HIV的针头 和注射器 (牙医检查和治疗) 胡锦涛看望艾滋病患者 主动握手 深情勉励 蚊虫叮咬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十分脆弱的病毒,对热和干燥十分敏感。干燥的环境中,10分钟死亡,在摄氏60度的环境中30分钟灭活。 一支刚接触病人身体带有血液的注射器,马上刺入正常人体内,其感染的几率小于0.3%。 艾滋病病毒生命力很弱,只能存活于血液中,离开适宜的条件立即死亡。离体病毒,在凝固的血液中不能长期存活。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1.HIV的分型 HIV-1型 是AIDS最常见的致病因子,它导致AIDS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亚型 A~H及O型,地理分布不同,但均引起相同的AIDS HIV-2型 不太常见,且毒力较低 2.HIV的基因组:包括3个主要基因,指令形成HIV的基本组成成分。 (1)env基因 指令形成HIV包膜前体蛋白gp160,经蛋白分解,形成外包膜糖蛋白gp120及跨膜糖蛋白gp41。 --gp120对CD4+T淋巴细胞受体有亲和性 --gp41可催化HIV与靶细胞融合 (2)gag基因 指令形成基质蛋白p17“核心”衣壳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