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模板纵隔解剖与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ppt

演示模板纵隔解剖与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淋巴瘤 优选 * 优选 * 淋巴瘤 优选 * 优选 * 优选 * 病理:淋巴瘤 优选 * 鉴别诊断:结节病,结核,转移 淋巴瘤 结节病 结核 转移 部位 前纵隔,后纵隔、肺门 双肺门,纵隔 单侧肺门、纵隔 单侧肺门、纵隔 内部结构 均匀,融合明显 均匀,无融合 不均匀(环状) 不均匀、均匀 肺内 近肺门侵润 结节,对称 侵润,播散 肿块,原发病 年龄 20-30,60-80 女性多,50-60 年轻 老年 优选 * 中纵隔好发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前肠囊肿Forgut cyst 淋巴结lymph node 动脉瘤Aneurysm 肿瘤Tumor 优选 * 纵隔支气管囊肿 [病因病理] 纵隔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形成与肺芽的发育障碍有关。发病多在青年或幼年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 临床上病人无症状,如囊肿较大压迫可有呼吸困难等症状。 优选 * 纵隔支气管囊肿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多位于中纵隔的上、中部,好发于气管两旁或气管分叉处。 ②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光滑、整齐。 ③囊肿张力低,贴附于气管部分可变扁。张力高时,气管可受压。偶尔与气管相通,出现气液平面。 ④透视下,随胸腔压力变化可变形。 优选 * 纵隔支气管囊肿 2.CT表现: ①囊肿常位于隆突下区并延伸至纵隔右侧,也可位于气管旁或升主动脉周围。 ②呈单房囊性肿块。密度均一,多呈水样密度,CT值0~20HU。某些囊肿内含有较多蛋白质,也可呈均一软组织密度CT值达20~50HU。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③增强检查,病变没有强化。对于平扫显示为高密度囊肿,病变无强化有助与其他实体性肿瘤鉴别。 优选 * 纵隔支气管囊肿 3.MRI表现: ①病变通常邻近气管,边界清楚,边缘光滑。 ②由于囊内粘蛋白含量较高,故呈均匀短 T1高信号和长 T2高信号。 中纵隔气管周围、特别是右侧气管旁囊性肿块,无强化,临床无症状,有助诊断支气管囊肿。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纵隔囊性肿物如食管囊肿鉴别。 优选 * 支气管囊肿 优选 * 食管源性囊肿 优选 * 胸腺瘤 年龄: 40~50岁组最常见,20岁以下者很少见 临床表现:无症状,压迫和侵犯表现,重症肌无力(发生率为35~40%)。其他如纯红细胞再生不良,低γ球蛋白血症、甲状腺毒性病及胶原血管病等均少见。 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据统计重症肌无力患者15%伴有胸腺瘤,60%伴有胸腺增生,约20%见于正常或退化胸腺。 优选 * 胸腺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纵隔肿块,边缘清楚。 ②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上部和中部,少数可达膈肌之上。 ③侧位上,肿块主要位于胸骨角之后。 优选 * 胸腺瘤 2.CT表现: ①胸腺瘤表现为前纵隔升主动脉前方、右心室流出道和主肺动脉上方突入一侧胸腔(多为右侧)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多发生于主动脉弓层面,呈圆形或分叶状,直径1-10cm,与周围纵隔脂肪分界清楚。 ②胸腺瘤内可含钙化,部分胸腺瘤可发生囊变,特别是放疗后的胸腺瘤。 ③增强检查,胸腺瘤发生轻至中度强化。 ④提示恶性胸腺瘤征象是肿块边界不清、纵隔淋巴结增大、心包积液和心包增厚、邻近肺实质受侵出现肿块和胸膜下转移结节。 优选 * 胸腺瘤 3.MRI表现: 典型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上为中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的前纵隔肿块,肿瘤发生囊性变或出血时信号不均匀,囊变广泛时与胸腺囊肿难以鉴别, 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部分胸腺瘤可见多个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瘤间相对低信号的纤维分隔。与CT相比,MRI在诊断胸腺瘤方面的优势仅在于侵犯性胸腺瘤血管侵犯存在与否的识别。 优选 * 3.MRI表现: Gd-DTPA增强检查,肿瘤明显强化 恶性胸腺瘤MRI表现与CT相似,纵隔脂肪和邻近结构广泛浸润。 优选 * 胸腺瘤分型 传统分型以占80%以上的细胞成分命名,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 另有将胸腺瘤分为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皮质型又分为皮质为主型和“单纯”皮质型2个亚型。 目前采用的多是1999年WHO对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 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 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 B型胸腺瘤:被分为3个亚型;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