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5】防沉迷技术(标注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考精品讲义 不是有了防沉迷技术,沉迷就没了 近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 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这是网络短视频领域首次尝试 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对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业履行社会责 任、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具有创新性意义。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既可能影响学业,又损伤视力, 还可能盲目模仿引发不良后果,某些“青少年不宜”的内容更不利于 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普遍关切和纠结的现实问题。“青少年防 沉迷系统”的试点很有必要。 不过,从前些年网络游戏推广防沉迷系统的实践来看,“青少年 防沉迷”是一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需要不断完善堵塞 漏洞。比如有短视频平台曾推出防沉迷“时间锁”功能,用户单日使 用时间超过2 小时,系统就会自动锁定,需要再次输入密码才能使用。 不过,网友很快找到破解办法,破解后就能继续使用。而且,如果青 少年在启动应用时故意不选择“青少年模式”,系统也难以发挥防沉 迷作用。 可见,防沉迷技术终究还是由人来掌握和应用的,“防沉迷系统” 的开发与上线并不意味着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现象从此自然消失。防止 青少年沉迷网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除了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家长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做“防沉 迷”的模范榜样。因为,家长过度沉迷网游、短视频,孩子难免会好 1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奇、效仿。不让或限制孩子玩,也就难有说服力。更有不少孩子玩网 游、刷短视频,往往就是使用家长的手机。家长少玩手机多陪孩子, 多与孩子在生活、学业、情感方面交流,多尽一些监护、约束义务, 才有可能让孩子从短视频痴迷中解脱出来。 互联网企业要切实负起自身责任。某些互联网企业过于追逐经济 利益,没能很好地兼顾社会效益,缺失应有的社会责任,备受社会诟 病。相关企业应摒弃唯利是图的观念、模式,不打擦边球,不搞变通 手法,不以牺牲青少年身心健康为代价攫取利润,拿出切实行动推动 “防沉迷”系统不断完善、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责无旁贷。 (via 人民网) 2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防不防沉迷由用户自主选择? 短视频防沉迷系统别“沉迷” 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近日试点 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今年6 月将在全国主要短视频平台全面推 广。媒体体验发现,启动“青少年模式”后,使用时段、服务功能、 在线时长都将受限,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但该模式是否开启 由用户自主选择,可能存在使用漏洞。 互联网为青少年既打开了一扇门,也带来了一扇风。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中心上月发布的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8 年12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 亿,其中大部 分为青少年用户。另据去年5 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 社科院社会学所和腾讯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 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20%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 目前来看,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在短视频 上耗费了太多时间,原本用于学习、运动和其他娱乐的时间都没有 了,接触其他文化生活的机会也失去了。二是有些短视频传输不健 康生活观和价值观,特别是一些引起刷屏和偏激极端的短视频,会 对青少年造成不好示范。 短视频作为一种内容输出,是需要社会舆论支持的。如果继续野 蛮生长,问题将愈加严峻。今年1 月9 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 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提出:“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 3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文档评论(0)

584476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