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项目指南.pdf

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项目指南.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 2 2020 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丰台轨道交通 前沿研究联合基金项目指南 重点研究专题项目指南 一、基于视觉的城市轨道交通封闭空间对象识别技术研究 概述:候车室、站台、车厢等大型封闭空间环境存在大量的人 员流动、物品流动、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交互,对以上对象的准确感 知是实现智能调度、控制、服务、防护的基础。通过对封闭空间的 对象特征识别、定位跟踪与行为识别技术,可以为机器人服务、无 人驾驶列车联动、无人售货、自动应急响应等场景提供感知层基础, 促进智能应用的快速推广。 总体目标:针对封闭空间中高密度人群一定遮挡情况下,完成 对人、物品等对象属性准确识别,识别精度 (Top1 命中率 ) 不低于 98%;在封闭空间内,跨不连续覆盖摄像头实现对人员再识别,并 实现对人员的精准定位、跟踪及运动轨迹识别,其中人员再识别精 度( Rank-1 Accuracy )不低于 95%;实现对人员在封闭空间内的特 定行为(拿取物品、呼救、冲突、摔倒等)高准确度识别,识别精 度 (Top1 命中率 ) 不低于 90%;构建轨道交通封闭空间的综合感知系 统设计方案;搭建含全部基本要素的感知实验平台并完成验证。 研究内容: 1. 封闭空间高密度人群对象属性识别、跨不连续摄像头行人再 识别、轨迹跟踪与高准确度行为识别算法; 2. 针对封闭空间复杂环境视觉感知系统设计方案; 1 3. 针对封闭空间复杂环境视觉感知的全要素基本系统平台原型 验证。 二、基于 5G 的轨道交通智能无线组网及内生安全技术研究 概述: 5G作为“新基建”的基础技术,将为各行业信息基础设 施带来革命性升级。随着 5G 在我国的正式商用,城市轨道交通行 业全面拥抱 5G 技术已是大势所趋。然而 4G 时代城轨行业采用的自 建专网模式,在 5G 时代面临频谱资源匮乏、建设成本与应用场景 难以匹配等问题;另一方面,目前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 5G 网络 建设模式在垂直行业落地应用过程中,同样遭遇应用场景与建设回 报不匹配、信息安全与数据权属边界不清晰等诸多问题,相关基础 理论和关键技术尚不完善,很大程度延缓了 5G 技术的应用进程。 因此,充分兼顾专网和公网两种建设模式的各自优点,研究并验证 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特色、 “公专结合”的 5G 组网技术和内生安 全技术,对于加速 5G在城轨行业的应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目标:面向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业务特色,研究“公专结合” 的 5G 按需组网关键技术和组网方案。面向上述 5G 组网方案,研究 网络内生安全分级方法和相关安全机制,并形成面向移动边缘计算 的内生安全解决方案。搭建城轨 5G 网络 和内生安全原型系统,基 于原型系统开展安全漏洞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与验证。 研究内容: 1. 基于 5G 通信切片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承载按需组网关 键技术; 2.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 5G 组网方案的内生安全分级方法和安全 机制研究; 2 3.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移动边缘计算( MEC)的内生安全解决 方案研究; 4.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 5G 组网方案的安全漏洞检测与加固技术 研究与原型系统验证。 三、轨道交通运营数字孪生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

文档评论(0)

lyf663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0140062000006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