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第一讲导论讲课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导 论 组织社会学 教学目的与教授方式 教学目的 介绍组织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 介绍和熟悉组织社会学研究中的各个理论流派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对作用机制、分析逻辑的把握而非对概念的死记硬背 深入分析与把握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了解各个理论流派的前提假设、解释问题的角度和逻辑,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教授方式 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为辅 问题与现象:组织研究的课题 为何研究组织? 社会(国家)-各类组织与群体-个人 人,是社会的人 人际间、群体间存在频繁的互动 人类的诸多活动都是在组织内部完成,或是借助组织完成的 互动,不仅仅发生在组织之间,也往往是有组织地发生的 组织互动具有独特性 何谓 “组织” ? 组织分类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官方组织、非官方组织(NGO非政府组织) 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 教育组织、军事组织…… 组织的基本要素 组织的基本要素(Leavitt的钻石结构) 环境 参与者 社会结构 目标 技术 组织的基本要素 1社会结构:组织参与者关系的模式化和规范化 既包括了规范结构(应然),也包括了行为结构(即既存秩序,是然) 2参与者——社会行动者 保证组织的延续的同时也带来创新和变革 3目标:(是否存在独立的组织目标?) 4技术 5环境 1理性系统的界定 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 2自然系统的界定 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寻求着多种利益,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 强调行动结构而非规范结构 3开放系统的界定 组织是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一些组织现象 1、组织制度的“趋同性”:为何各类组织的结构如此相似? 代表人物:迈耶Meyer和罗恩Rowan 《制度化的组织:作为象征符号和礼仪的正式结构》(发表于1977的《American Journal of Socialogy》) 现象: 效率解释机制认为:面临不同技术条件、生产过程和市场条件的组织的结构应该是不同的。但, 不同类型的学校(规模、地区、性质)的科层式正式组织结构极其相似 不同工业组织(规模、行业、产品)间的结构极其相似 几乎所有的组织都采用了科层制这一组织模式(曾为主流的家庭式组织逐渐被抛弃) 其他相关现象 国家号召学习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 课堂讲授是否适合于每个学生? 学校为何规定所有学生都得上课? 办公手提电脑大多为IBM 学生中的异类:发型、衣着、行为…… 各类学生组织与政府组织的神似 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办公室-部长…… 官场流行的考察、学习风 官员为何热衷于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上级强迫 下级主动学习 2、群体生态学:为什么组织有如此不同的结构形式和规模? 代表人物:汉南Hannan和弗里曼Freeman 现象 高科技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分化 工业组织一般比较大,饮食店规模一般较小 不同类型的组织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差异极大,如企业和大学 3、组织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 1970年代前,社会分层研究多集中在代际流动;1970年代后,更多地研究组织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 现象: 女性工人工资只有男性工人工资的75% 形成这一不平等的机制是什么呢? 组织内部结构-很多资源分配实际上是在组织中进行和完成的 4、组织的边界:企业的规模究竟应该多大? 内在化(兼并) 外在化(外包) 现象 DHL将其公共关系职能外包给专业公关公司 GM内部有几百名律师 通用汽车公司 丰田汽车公司 5、同一行业中的不同组织形式 现象 英美的纺织业为大机器、大工厂生产,而日本的为家庭作坊式(甚至还是手工)生产 日本的纺织公司将原料发到各个家庭去制作,而后统一回购。 6、报酬形式 现象 教师:固定工资,而且有严格的制度限制额外收入 企业员工:计件工资、计时工资 报酬形式受什么因素影响?又会带来什么激励结果? 7、科层制 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理想型)科层制组织的特点 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 权力是和职位相关联的,而且是非人格化的 是理性组织,通过规章制度来提高效率 科层组织内的官员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是专业化人员,其职业目标就是追求不断的晋升 科层制组织建立在理性-法理权威基础上 科层制的产生 科层制产生于近代国家间的残酷竞争 科层制因其效率更高而胜出并被广泛采用 首先应用于也是诞生于普鲁士军队 8、组织内的“目标替代” 代表人物:米歇尔斯Robert Michel 米歇尔斯在其《政党论》中研究了20世纪初欧洲国家劳工组织和社会主义党派。 现象 劳工组织虽为大众利益而诞生,但在达成利益的组织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等级制度,大众逐渐远离决策,组织目标也逐渐被精英的利益所取代。 “组织意味

文档评论(0)

186****77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