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 : 小 A 与小 B 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 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 不离的好朋友。 A 活泼开朗,小 B 性格内项,沉 默寡言,小 B 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 A 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 为 A 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 对小 A。大学三年级,小 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 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 B 得知这一消息 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 A 不在宿舍 之机将 A 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 扔在小 A 的床上。 A 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 B,更想不通为什么 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 原因分析 ] 小 A 与小 B 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 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 1 。 [ 解决方法 ]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 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1认清嫉妒的危 害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 了自己、贻误自己。 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 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 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 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 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 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 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 “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 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 悦纳自己, 机常说的 “心 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 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 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 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 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 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 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 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 2 。 4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 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 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 如何呢?” 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 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 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 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 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 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 时间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 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个性因素大凡嫉妒心理极强的人,都是心胸狭 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 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 心理素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公平、合理的竞争是向上的 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 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 , 祝愿所有的大学生朋友自

文档评论(0)

ey87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