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常见症状及治疗的经验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脾胃病常见症状及治疗经验 赤峰市中蒙医院肾病科于革忠 一、口味异常 “脾开窍于口”。因此辨别口中味觉异常是脾胃 病辨证关键之一,在许多慢性病过程中,口味正常, 食欲佳良者,预后佳;反之则预后差。即所谓“得 谷者昌,失谷者亡”。口中特殊的味觉在临床上亦 有参考价值。如:脾热者口甘或臭;肝热者口酸; 口咸味为肾虚或饮证;尿毒症期病人口中有尿素味 口淡无味多属寒症,口苦多属热症 、舌苔 舌质多与心有关,而舌苔多与脾胃有关。因舌苔乃胃气所生。 辨舌苔在温热病中尤为重要,在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临床 上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苔之厚薄,可测邪之轻重。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内有湿 痰重浊之邪,则苔多厚腻。 苔之色,可辨邪之寒热。如白色为寒,黄为热,黄竭为热甚 化燥,黑而燥为热极,黑而润为寒饮。 之润燥,可测津之存亡。苔干者为津伤,苔润者为津存 舌质有时也与脾胃有关。如舌淡为脾之生血不足;舌体胖大, 为脾有湿痰;舌干而瘦为胃阴不足。 三、口烂、口糜、口腔溃疡 口烂、口糜、口腔溃疡,皆属脾胃有热,苔膩者夹 口腔溃疡属脾胃湿热者宜用加间减半夏泻心汤: 黄芩12g胡黄连12g干姜6g党参12g 半夏8g麦芽15g苍术12g陈皮10g 当归10g白芍12g板兰根20g生甘草6g 口舌糜烂碎痛,口干不欲饮,面部升火,下肢 怕冷,心烦不寐,脉细无力属肾阴虚火旺者治用导 阳归肾汤 生地10g龟板10g石斛10g麦冬10g 元参10g生蒲黄10g黄柏3g肉桂粉0.6g(冲) 川连09g生甘草3g。 气虚者加太子参; 血虚者加当归、白芍; 肝阳上亢者加龙齿,珍珠母 挟湿热者加苍术、生薏米、白茅根。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