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起草说明.pdf

《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起草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 2 起 草 说 明 一、起草目的、依据、必要性及过程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 能转变工作部署, 2017 年 9 月 22 日,《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 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 (国发〔2017 〕46 号)取消地质勘查 资质审批; 2018 年 4 月 4 日,国务院发布 698 号令,废止 《地 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520 号),至此,原有的 依靠地勘资质事前管理的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为适应新 形势下进一步规范地质勘查活动、保障地质勘查行业健康有 序发展的要求,地勘行业管理必须尽快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实现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 我们在《国土资源部关于取消地质勘查资质审批后加强 事中事后监管的公告》 (2017 年第 32 号)等工作基础上,并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 见》 (国发〔2019 〕18 号)等文件精神,反复调研、修改、 专家论证,初步形成了《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 法》 (以下简称《办法》)。 2019 年 6 月 4 日,我部办公厅就初稿发函 (自然资办函 〔2019 〕956 号)广泛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社会各 界意见。最终共收到 58 家单位 329 条意见及建议,范围包 1 括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质勘查单位(含中央及属地化 管理地质勘查单位、石油天然气勘探企业) 、行业学会协会、 矿业公司、部机关司局及派出机构等。意见重点主要集中在 监管范围、监管职责和分工、监管方式和手段、监督检查内 容、惩戒措施等方面。经过反复研究推敲,我们对《办法》 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包括总则、监管职责、监督 检查、信用惩戒、附则共 5 章 28 条。 二、主要思路及理念 (一)确立了政府监管底线 地勘资质取消后,社会上存在各种错误认识,以为从事 地勘活动可以海阔天空,毫无约束,政府部门无权干涉。这 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优秀地勘单位的积极性, “劣币 逐良币”,影响了地勘行业的市场生态和长远发展。 为此,《办 法》明确了从业者的最低法定义务——公示信息并接受政府 监管及社会监督,保障监管的有效闭合和公平公正。 (二)以信用约束为制度设计的基础 《办法》以监管服务平台为纽带,通过地质勘查单位的 信用约束,厘清了行政监管与市场自治、行业自律及社会监 督的界限,有助于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围绕地质勘查单位填 报信息、 政府监管信息、 行业组织自律信息等的产生、 公示、 归集、管理、运用等各个环节,将信用监管各项制度串联起 来。 2 (三)明确了监管对象和范围 地质勘查活动主体多元, 类型多种多样, 在执行过程中, 要么过泛,要么过窄,难以统一。 《办法》从需求方向、技 术限定和类型列举三个维度,把调整对象界定为地勘单位的 勘查行为等活动;厘清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界限,做 好审管衔接,把地灾防治等地质工作的具体应用纳入调整范 畴,建立地质勘查统一管理新模式。 (四)统一监管平台及程序 部级统一建立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省级具 体负责维护平台区域信息,部省联动,协调推进,避免了各 省差异化带来的问题。并按照国务院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y2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