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银输入的三条主要渠道.docVIP

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银输入的三条主要渠道.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银输入的三条主要渠道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211815   [摘要]明中后期由海外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有三条渠道: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航线、中国与美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和中日海上贸易航线。明朝中后期海上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竞争力,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海外白银输入为明代银本位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由此带来了16—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本文的考察表明,虽然明政府推行闭关政策,但实际上明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全球化的网络之中了。   [关键词] 海上贸易航线,海外白银输入,经济全球化。   Abstract:In the late Ming,silver inputed from overseas,mainly Japan and South America.There are three channels: the maritime trade rout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China and America maritime trade routes and Sino-Japanese maritime trade routes.Large surplus was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onsequences of maritime trad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Overseas silver input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Ming Dynasty’s silver standard,and brought the prosperity of Chinese’s commodity economy in 16-18 century. Investigation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Ming government implemented closed-door policy,in fact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global network.   Keywords:Maritime trade routes,Inflow of foreign silver,Economic globalization. 引  言   海外白银大量输入中国及其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外国学者主要有艾维泗(Atwell)[1]、弗林(Flynn)和吉拉尔德兹(Giraldez)[2]等。中国学者全汉升[3]根据历史资料对明代美洲白银输入中国作了一番梳理,钱江推断“1570—1760年中国与吕宋的实际贸易额可达到三亿比索,约折合白银二亿二千五百万两”[4]认为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刺激了日本、美洲白银的开采。上述学者的论文对笔者写作本文有很大启发,但他们没有清晰详细地对白银流入中国的渠道进行考察。本文的工作是,根据史实,对明代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渠道进行一番考察。   明中后期由外国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南美洲十六至十八世纪期间的白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近百分之八十。日本白银矿藏量也极大,被欧洲人誉为“银岛”。据估计,十七世纪初期以前,日本白银产量约占世界的百分之二十。正是由于与中国贸易的另一方“均无他产”,但有丰富的白银蕴藏和储备,所以“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 而中国,物产虽丰富,白银却稀缺。中外双方在贸易中找到了契合点,所以导致了丝绸、陶瓷外流,而白银内流的局面。中外海上贸易有三条主要航线:欧洲、美洲、日本。中国对欧洲贸易航线为“里斯本—好望角—果阿(Goa)—马六甲—澳门”,澳门是中欧贸易枢纽;中国对美洲贸易航线西端起点为福建的月港(今龙海海澄)、厦门和广州等地,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口岸,其间澳门一度垄断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贸易,东端终点为墨西哥阿卡普尔科(Acapulco);中日贸易分直接贸易和通过葡萄牙人进行的澳门—长崎转口贸易两条途径。明中后期白银内流,由航海时代的海上“三剑客”—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担纲;而日本,凭借与中国传统的交通往来和地理上的优势,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航路   15世纪是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开端。1405—1433年中国郑和七下西洋;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欧洲到印度的东方航线;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作环球航行等航海的伟大壮举,从地理范围上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变成了联系为一体的世界。伴随着西方物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