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吕六一:为哲学的人生与为人生的哲学.docVIP

2011-8吕六一:为哲学的人生与为人生的哲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六一:为哲学的人生与为人生的哲学 ——读《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兼谈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及鲁迅 2011.8 在写下这个冗赘而显得大而无当的题目时,我真有点诚惶诚恐。第一,哲学非人人皆可奢谈之事,此理甚明,我作为非哲学专业人士,在写下“哲学”这一个大词时,不能不说是有僭越之嫌的。第二,尤使我感到惶恐的是,作为一个理科成绩不太好的文科生,谈论在逻辑哲学与数学哲学上均有相当造诣的维特根斯坦,多少总会有点底气不足。 ????然而关于人生,基本上每一个成年人都能谈上一两句,不管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还是却道天凉好个秋,只要在这世上活过一段时间,对自己、对他人的人生都或多或少有点真实的感触。对我来说,谈论“人生”(虽然这也是一个大词)相对是比较有把握和“合法性”的。 ????但哲学家的人生毕竟比较特殊,也即是说,与我们通常所理解或期待的“人生”并不相同。 ????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康德,被形象地比喻为“最规则的动词”,有人曾说他的一生并无故事,他的传记就是他的思想。的确,哲学家似乎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一生都在高深玄奥的哲思中神游,他们的世俗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多可供谈论的话题。但这并不是一个全面的印象。由古至今,都有很多思想着思想同时生活着生活的哲人。柏拉图的一系列对话录不仅让人领略苏格拉底的精深哲思,还让人见识到一位伟大思想家的高贵品格(不管这些思想和品格是否与实际完全相符)。苏格拉底之死不仅有伦理人生意义,更有思想与思想史意义。第欧根尼的《名哲言行录》记载了许多哲学家的生平事迹,其中不乏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直到近现代,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大哲学家的生平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可见哲学家的人生并不是陪衬于他们高深思想后的一块苍白布景,有可能是恰恰相反,哲学思想只是人生这幅长卷中最醒目的一处风景。 ????那么,应该如何谈论哲学家的人生呢?或者说:应该如何描述哲学家的人生呢? ????这是摆在很多哲学家传记作者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 ????二 ???? ????哲学家的传记难写(更难写得好),这是公认的。摆在哲学家传记作者面前的材料,无非有两大块:一是传主的哲学思想,二是传主的生平经历。若侧重于前一方面,则往往晦涩难读,一般只适合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士阅读。若侧重于后一方面,又易流于肤浅芜杂,对传主为人类思想所作出的贡献是一种大不敬的避重就轻。当然,想高深的人自去高深,想肤浅的人自去肤浅,两者大可以河水不犯井水,老死不相往来。关于维特根斯坦的传记,也在这一点上泾渭分明:“高深”的代表有A?J?艾耶尔的《维特根斯坦》,“肤浅”的代表有马尔科姆的《回忆维特根斯坦》。当然,这儿的“高深”与“肤浅”是一对很不恰当的代称,较严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哲学思想”与“生平事迹”。 ????实际上,人们认为高深艰涩的哲学思想和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不能兼容,首先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地领略哲学思想中不输“精彩人生”的闪光之处,其次是因为看不出思想与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认为人生经历对哲学家来说并不构成“历史的”意义。他们觉得哲学家的生活几乎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没有生成多少引人瞩目的新东西,二是认为完全可以把哲学家的生平经历放在一边,单纯地谈论他的思想。不过,接下来我要谈到的,可以证明这两点都是错误的偏见。 ????回到哲学家传记的写作上来。虽然大多数哲学家传记要不就是倾向于传主的哲学思想,要不就是倾向于其生平经历,但优秀的哲学家传记作者,自然会思考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较佳的结合点与平衡点。瑞?蒙克的这本副标题为“天才之为责任”(按照英文原文The Duty of Genius,直译为“天才之责任”)的维特根斯坦传记,的确达到了其在《序》中所设定的目标:“我希望同时描述他的生活和工作,从而说清这个人是怎样做出这种工作的,并显现出——许多读维特根斯坦的人本能地感觉到的——他的哲学关切与他的感情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 ????三 ???? ????说了这么多废话,总算要转到正题上来了。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名气与关注度在国内显然比不上与他同年出生、但比他多活了整整四分一世纪的海德格尔。为了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展一下自己的眼界,我特意买了那本素称难懂的《逻辑哲学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阅读。结果是,尽管里面有很多我这个(好歹选修过一个学期逻辑学的)文科生所难以看懂的逻辑演算与推演证明,但最后这本薄薄的书那种“仿佛是凯撒的谕旨”(罗素语)的语气中带着神秘的贵族气质,和“像水晶一样明晰”(维特根斯坦自谓)的思维与结构之美还是把我迷倒了。这本书奇特地结合了神秘主义与逻辑理性(如这本传记中所说的那样),初见之下,令人感到这本书作者简直就像是思考着逻辑的上帝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