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试验方法 .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度法:以腐蚀后金属厚度的减少来表示腐蚀的程度。 当全面腐蚀时,腐蚀深度可通过腐蚀的质量变化,经过换算得到: vL=8.79 v- /ρ 式中 vL——腐蚀深度,mm/a; v-——金属失重腐蚀速度,g/(m2·h); ρ——金属的密度,g/cm3. (2)平均点蚀深度表示法。 选取10个最深的腐蚀小孔,取其深度平均值表示这一体系的点蚀深度。平均点蚀深度越大,表明点蚀程度越严重。 (3)综合表示法。 用最大蚀孔深度、单位面积上的蚀孔数以及最大腐蚀深度数据综合表示。 (4)统计方法 金属表面上发生点蚀的概率与金属的点蚀倾向、溶液的腐蚀性、试样面积及腐蚀时间等因素有关。若于试件在特定条件下的点蚀概率P(%)可用下式表示: P=Np/N×100% Np—发生点蚀的试样数; N—试样总数。 点蚀概率P可表示金属在该特定条件下发生点蚀的敏感性,但不能说明点蚀的发展速度。 2 电化学方法 恒电位静态法和恒电位动态法 恒电位动态法又称动电位法,这种方法采取恒电位正反扫描测得环状阳极极化曲线以确定临界点蚀电位Eb及保护电位Ep。 (1)Eb:反映了钝化膜被破坏的难易程度,是评价饨化膜的保护和稳定性的特征电位。 Eb越高,表明合金耐点蚀性能越好。 (2)Ep:反映了蚀孔重新饨化的难易,是评价钝化膜是否容易修复的特征电位。 Ep越高,钝化膜自修复能力越强,即再饨化能力越强。 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来共同评价合金的耐点蚀性能。 注意:测定临界点蚀电位Eb与保护电位Ep的方法不同,所得数据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出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二)晶间腐蚀试验方法(不锈钢) GB1223-75(P154表9-5)。其中较为常用的为T法(硫酸-硫酸铜-铜屑法)、X法(65%沸腾硝酸法)和C法(草酸电解浸蚀法)。 其中C法是一种筛选试验方法,但若对材料的晶间腐蚀倾向进行仲裁,则应以T法,X法试验结果为准。 (1)C法 草酸电解浸蚀试验的评定方法采用金相法观察试样的浸蚀部位,放大倍率为150-500倍,浸蚀后的组织分为3级。1级和2级可视为无晶间腐蚀倾向,3级为有晶间腐蚀倾向。 (2)X法 65%沸腾硝酸法试验评定方法采用失重法,可分为4级标准,1级的腐蚀速度为≤0.60mm/a;2级为0.60-1.00mm/a;3级为1.00-2.00mm/a; 4级为2. 00mm/a. (3)T法 硫酸-硫酸铜-铜屑法试验评定方法一般采用弯曲法和金相法评定。 弯曲的角度及弯曲的内侧半径视试样的厚度而定。弯曲后的试样,用8-10倍的放大镜观察有无裂纹,如试样不能进行弯曲评定,或弯曲后裂纹性质可疑时,则用金相法进行评定,试样经浸蚀后用150-500倍金相显微镜观察,如发现晶间腐蚀,即判定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一、表面观察法 表面观察法分为宏观检查和显微观察两种。 (1)宏观检查 对金属材料在腐蚀前后及去除腐蚀产物前后的形态做肉眼观察。 ①注意腐蚀产物的形态、分布以及它们的颜色、厚度、致密度和附着性; ②注意腐蚀介质中的变化,包括溶液的颜色,腐蚀产物在溶液中的形态、颜色、类型和数量等。 (2)显微观测 对受腐蚀的试样进行金相检查或断口分析,或者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探针、俄歇能谱仪等作微观组织结构和相成分的分析,据此可研究微细的腐蚀特征和腐蚀过程动力学。 二、重量法 (一)基本原理 金属由于于腐蚀,其重量要发生变化,重量法就是利用金属试样腐蚀前后重量的变化来表征腐蚀速度的。 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质量变化来表示的腐蚀速度即为质量指标,常用g/(m2·h)表示。 ① 失重法:当腐蚀产物能很好地去除而不损伤主体金属时用这个方法较为恰当。 v-=m0-m1/St 式中 v-——金属失重腐蚀速度,g/(m2·h); m0——腐蚀前金属的质量,g; m1——腐蚀后金属的质量,g; S——暴露在腐蚀介质中的表面积, m2; t——试样的腐蚀时间,h。 直观 ② 增重法:当腐蚀产物全部覆盖在金属上且不易除去时用这个方法较为恰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0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