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上诉问题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上诉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中探索的一项新的内容,其核心要义是以 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换取从宽处罚的待遇,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 策。在司法实践中虽然认罪认罚上诉案件的上诉比例不大,但也存在一些被追诉 人滥用上诉权,破坏司法制度设计的本义,也影响认罪认罚制度实施的效果。由 于目前的法律规定缺乏明确指引,而一些学者型官员的观点虽然进行了及时补 强,但仍无法作为司法严格适用的准则。针对被告人上诉权的问题,不同地区的 司法实践差异较大,对上诉问题检察院是否抗诉及二审法院的裁判也各有差异, 不利于保障被追诉人的权益,也会影响制度实施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本文在绪论部分列明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出台背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文 件的修订完善过程,对上诉权问题目前较为明确的规定亦进行了梳理总结。正文 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上诉权存在的问题为开篇,提炼了上诉权在理论界的争议, 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第二部分围绕上诉权的基础问题展开,这部分以理论研究 为主,剖析了反悔权的理论生成及与上诉权的关系,并从两面分析了上诉权行使 的正当性和所面临的司法风险;第三部分从具结书的特点出发,辨析了其司法契 约的性质,并从正反两面阐述了签订具结书后对上诉权带来的影响;第四部分为 文章的重点,开篇先辨析了上诉权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特殊性,并结合司法 案例分析了认罪认罚从宽中的上诉类型,并对司法实践处置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和 点评;最后对认罪认罚从宽中滥用上诉权的防范及立法完善从域外经验借鉴的角 度,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在我国建立认罪认罚案件有因上诉制度,并从增加适 用非羁押性程序性措施、减少监禁刑罚比例以及缩短二审时间等措施对防范被告 人滥用上诉权。上诉权滥用现象并非被告人单方原因,深层次问题还是认罪认罚 自愿性未得到充分保障,所以还需要辅以多项配套措施,如保障被告人正当反悔 权的行使、构建认罪认罚中的证据展示制度、保障并强化值班律师的权利、明确 从宽的法定依据、公正客观稳妥使用抗诉手段等,以期对认罪认罚从宽上诉问题 厘清思路,统一认识,正确理解、准确适用该制度。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反悔权,具结书,上诉权,量刑建议;抗诉 III Study onAppealsinthe SystemofPleadingPunishment Abstract The confession and confession system is anew content tobe explored in Chinas judicial reform. The core of the confession and confession system is that the prosecuted person voluntarily confesses and confesses punishment for lenient punishment, and implements the criminal justice of leniency policy. In judicial practice,although thepercentage of appealsin confession and confession appeal cases isnot large,there are also someprosecutorswho abusetheright of appeal,undermin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judicial system design, and affect the effect of the confession and confession punishment system. Due to the lack of clear guidelines in the current legal provisions, and the views of some scholar-like officials have been strengthened in time, they still cannot be used as the strict judicial guidelines. Regarding 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