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doc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设计 课题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过程与方法: 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歌曲《中国字》导入 中国字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那么我们引以为豪的汉字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那时的汉字跟我们现在所书写的一样吗除了汉字我国古代吃饭等日常生活用的又是什么器具呢 听歌曲,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是由铜、锡、铅三种金属按照一定比例合成的器具,其铜锈呈青绿色,故称“青铜”。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 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出现“青铜文明”。 青铜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证据,亦是中华民族创造灿烂文明的具体见证! 思考:我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出现 —— 原始社会末期 发展 —— 商朝以后,数量增多, 种类逐渐丰富 繁荣 —— 商周时期,不仅种类丰富, 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青铜器的种类及主要用途有哪些 种类逐渐丰富 ,有食器、酒器、兵器、礼器、水器、乐器、炊器 出示各种功能的青铜器图片 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这体现了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总结: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种类丰富 数量众多 制作工艺高超 材料: 司母戊鼎铸造工艺十分复杂,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每个坩埚能冶炼铜12.5千克。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用3块陶范。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吨。 此材料说明青铜器什么特点 制作工艺高 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泥范铸造法 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首先要分别铸出各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这说明了什么? 商代后期的青铜器铸造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此鼎足以代表商朝青 铜文化的杰出成就。 二、甲骨文记事 我们现在记事可以用电脑、手机、纸张,在这些东西没有出现之前,人类的祖先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事情的呢? 听甲骨文歌曲思考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一片甲骨惊天下 王懿荣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的第一人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甲骨文的出土地点 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殷墟”,即今天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在陕西、山东等地也出土了大量甲骨 这些古老文字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呢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这是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共160余字。 正面: 第一条记载商王武丁宾祭仲丁; 第二条记狩猎时子央堕车; 第三条记子央死; 第四条是子寅用羌人十,举行宜祭。 背面: 记载天象情况,这片刻辞保存完整,对研究商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象价值甚高。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出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图片 甲骨文对汉字形成的影响 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

文档评论(0)

gango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1月2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