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pptx

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2.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乘长风破万里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叫宗悫(què)。 一次,他的叔叔问他长大后做什么,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令他的叔叔惊叹不已。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 苏武牧羊《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当他即将完成任务时发生了变故,匈奴首领逼迫他投降。苏武对下属说:“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丧失气节、违背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国呢?”后来,匈奴将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去放羊。没有粮食的时侯,他就吃草根等充饥,但他一直没有屈服。等到匈奴准许苏武回国时,他已经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磨难,胡须、头发都变白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样《正气歌》 范式赴约 东汉时,范式与张劭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结下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然后他们约定好了日期。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劭请母亲准备接待范式。母亲说:“这是两年前的约定了,况且我们两家相隔千里,你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赶到了。《范式赴约》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如果没做到,分析一下原因。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之间战事频繁。由于传统的战车、战袍很笨重,赵国常常打败仗。赵武灵王从少数民族军队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骑马作战中受到启发,下令军人改穿像少数民族那样的服装,并学习骑马射箭。一些守旧人士以“古道”“古法”的名义反对,赵武灵王说:“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他坚决贯彻新法,终于使赵国强大起来。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 对照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活动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永不懈怠。请将下列格言与他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 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表现,但能够战胜自己才算是强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永不懈怠。 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永不懈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见到好人好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我的收获: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向历史名人学习,形成自强不息的人格品质。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国家情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2.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愿意用他来指引自己的生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于的仁爱思想 “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他一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他知道后,首先关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还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过泰山,看见一个妇女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原来,残暴的统治逼得她全家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久,她的亲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愿意返回故乡。孔子听后感叹道:“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这两个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追求的“仁”的精神。孔子像 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做。”陆慧晓答道

文档评论(0)

189****19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