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教案 北师大版.doc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教案 北师大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 为什么要证明 1.使学生经历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等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的过程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 2.理解并掌握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证明等,理解数学的严谨性. 3.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关注现实,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精神. 重点 理解判断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推理证明,理解并掌握应用实验进行证明、举反例验证、利用推理论证来验证某些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 难点 体会数学推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情境导入 师: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到了很多正确的结论,那么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为什么要证明.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观察得到的结论正确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2页“做一做”上面的题目. 学生凭着自己的观察和直观感觉说出想法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由观察得到的结论正确吗? (2)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吗? 2.探究二:归纳得到的结论正确吗? (1)听故事“公鸡归纳法”. 某主妇养小鸡十只,公母各半.她预备将母鸡养大留着生蛋,公鸡则养到一百天就陆续杀以佐餐.每天早晨她拿米喂鸡,到第一百天的早晨,其中的一只公鸡正在想:“第一天早晨有米吃,第二天早晨有米吃……第九十九天早晨有米吃,所以今天,第一百天的早晨,一定有米吃.”这时,该主妇来了,正好把这只公鸡抓去杀了. 师:第1天有米吃,第2天有米吃……第99天有米吃,一定能推出第100天有米吃吗?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算一算验证“归纳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62页“做一做”第(1)题.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由此得出结论:当n为任意自然数时,n2-n+11的值一定是质数呢? 让学生再多取几个数代入代数式中,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比如当n=11时,n2-n+11=121,结果是合数.) 思考:由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3)再次验证“归纳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62页“做一做”第(2)题. DE与BC平行,且等于BC长度的一半;引导学生尝试猜想:连接三角形两条边的中点所得的线段平行第三条边,且是第三条边长度的一半;组织学生进行归纳并验证结论,发现这样的结论对所有的三角形都成立. 小结:归纳得到的结论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 3.交流与发现. 师:通过上述几类问题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是否都正确?怎样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正确呢? 总结: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 三、举例分析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3页“随堂练习”第1题第(1)题. 解: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条直线上. 2.课件出示教材第163“随堂练习”第1题第(2)题.  分析:观察往往会产生错觉,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想要判断两条线段是否一样长,最科学、合理的方式是量一量,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 解:两条线段一样长. 四、练习巩固 观察下图,左图中间的圆圈大还是右图中间的圆圈大? 解:一样大. 说明:实验、观察、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必须推理论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从而明白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法,并能积极地参与总结性的发言. 六、课外作业 教材第164页习题7.1第1~3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上,融入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尊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并从学生的直观感觉出发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严密性、逻辑证明等方面.不是一味地强调证明的必要性,而是通过几个事实的说明来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设计中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1.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会区分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能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用数学的观点来审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语句特征. 3.通过对某些语句特征的判断,养成严谨的思考习惯. 重点 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难点 正确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 小亮说:…… 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亮说:“……” 小刚说:“……” 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81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