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pdf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 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 2010 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文学鉴 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 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 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 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 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 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 、表现手法:赋、 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 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 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 等。 一、常用修辞(一)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 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 物特征, 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二)、 拟人 (三)、 隐语(谐音) 、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 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 法。 (四)、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 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 #8220; 知否,知 否?应是绿肥红瘦 #8220;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 #8220; 绿 #8221; 和 #8220; 红#8221; 两种颜色分别代替 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 #8220; 终岁不闻丝竹 声#8221; 、 诗中以 #8220; 丝竹 #8221; 代音乐 。③ #8220; 门前冷落鞍马稀 #8221;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 的鞍马代 #8220; 客人 #8221; ④ #8220; 何以解忧,惟有杜 康#8221; (曹操〈短歌行〉)诗中以 #8220; 杜康 #8221; 代酒。 再举几个例子: #8220; 边声 #8221; 通常是边塞上 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 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 #8220; 长安 #8221; 原为汉唐的都城, 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 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 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 #8220; 阳关 #8221;#8220; 折柳 #8221; 寄托离别, #8220; 鹧鸪 #8221;#8220; 杜鹃 #8221; 寓有悲愤; #8220; 石壕村 #8221; 代穷苦百姓, #8220; 长生殿 #8221; 代统治阶级 #8230;#8230; 。 (五)、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 特征、 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 达事物的作用。 (六)、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看,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 意义集中含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1****91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