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pdf

关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的提升,大大加快了金 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的步伐,促使企业的经营和投资环境发生极为深 刻的变化。但是,相对于金融工具创新速度,金融工具会计创新显得跟不上节拍。 这不单表现在金融工具会计实务创新不够,还表现在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亟待突 破。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金融市场,随着我国加入 WTO 脚 步的加快,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显现出来,包括金融工具创新在内的金融创新将 不再只是理论界的话题。从这个角度讲,在我国会计界着手开展金融工具会计研 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评价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学者一直注意跟踪国际上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最新进 展,适时地翻译介绍与金融工具会计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其他重要研究成果,为国 外金融工具会计研究成果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针对金融工 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创新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出,如确认原则、计量原则、会 计基本假定、会计要素的重新界定等,我国的会计学者们独立地提出了许多有价 值的见解。比如,认为应对传统的实现原则加以修正或重新解释;认为应改进财 务报表的结构,将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或在现有基本报表基础上增 加有关金融工具信息的报表;并且认为,应将这些方面的建议,在修改我国的基 本会计准则时考虑进去。不容置疑,这些见解和建议是很有价值的,丰富了我国 会计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将来修订我国的会计准则基本概念框架。但同时也应该 承认,由于我国金融工具创新还处在初级阶段,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交易还没有达 1 到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的水平和规模,对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具 体会计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金融工具会计研究也需 要“创新”。回过头来考察一下我国会计制度对金融工具会计所作的规定。就基 本金融工具而言,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券、股票等,现有会计制度对其有 较多较详细的规定。但存在一些需要补充之处。以应收账款包括贷款会计为例。 目前,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贷款转让,国有 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债转股,一般工商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转让,都是目 前会计制度中尚没有规范或虽有规范但不太明确的地方。从概念上讲,这些问题 涉及到金融资产转让,具体包括:应收账款转让应确认为销售交易还是融资交易; 转让的应收账款价值如何确定有没有考虑过缩水因素;如果属于销售交易,那么 转让损益又如何确认和计量,等等。 就衍生金融工具而言,我国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对其所作的规范还有值得 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这里所指的修改或补充并不是指超前地规范一些衍生金融工 具的会计处理,而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在确保会计信息完整的前提下,在现有规 范的基础上作修改或补充。比如,期货业务的会计核算,虽然对此已有相关的会 计制度对其加以规范,但规范本身的做法似乎值得再商榷。再比如,期货合约的 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是否考虑将其纳入表内核算和反映。另外,由于规避风险的 需要,我国境内的一些商业银行或从事大宗涉外业务的工商企业往往通过银行, 一般都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以防范汇率或利率的不利变化所可能造成的 损失。但是,现行的金融性企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对这种业务作出规范。各商业银 行会计处理和反映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将其纳入表内核算,有的则不纳入表 内核算仅作为表外业务反映,还有的根本就不反映。无论从信息反映的完整性、 真实性和可比性角度考虑,还是从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要求看,均有必要从会 2 计制度上对这方面的业务进行统一、规范。 二、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总体设想 (一)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今天,对许多人来说,“金融工具”已不再是一个新奇而陌生的字眼,金融 工具会计也不再让人觉得离我们很远。金融工具确实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金 融工具会计也需要我们去面对和探索。但是,在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时,切不 可忽视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以为可以把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金融工 具会计理论和方法简单地“移植”到我国。我们需要做的,是适应中国金融工具 创新的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