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课题.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容,解开“我”与“地坛”两者之间的关系,领悟史铁生“荒芜冷落——生机盎然——活力永存”的心路历程。   2、能力目标:学习史铁生在此文本中采用的语言形式,期待今后作文中运用之。   3、思想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要好好地活着。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容,解开“我”与“地坛”两者之间的关系,领悟史铁生“荒芜冷落——生机盎然——活力永存”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学习史铁生在此文本中采用的语言形式,期待今后作文中运用之。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自主找出史铁生的心路历程,教师不断启发和点拨。同时让学生们不断训练句式的表达,以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   教学过程:   一、由海子诗歌《活在珍贵的人间》导入   幻灯出示: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容易,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所有,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食指如是说。但有时当我们身处险境和绝望境地的时候,我们似乎也有一种逃离与消沉,那么人应该怎样活呢?本单元的课文告诉我们答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史铁生是怎样最终对生命的阐悟与释然的呢?教师板书课题:我与地坛。   我们来看看史铁生与地坛是怎样地联系在一起的呢?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初步感知,整理基础   今天我们学《我与地坛(节选)》,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条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请大家花几分钟默读这篇文章。(对照词语手册中的生字词注音)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请大家说说,残废了的史铁生最后为什么没有选择死?(以此问题理顺全文总思路)   教师明确:(1)、求生的本能。(2)、在地坛中思考了“要不要死”“为什么生”“应该怎样活”三个问题。   2、教读第六节。(强化记忆,为下面的学生朗读作铺垫。)   最后得出结论:   “要不要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为什么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怎样活”——在地坛中得到启示。   3、怎样理解:“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教师明确:这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在经历了截瘫及孤独的悲痛之后,作者从地坛的一草一木,领悟了死的真谛:死是一种人生的必然,就像生一样。作者从“死亡的陷阱”中逃生,走出了死亡的阴影,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经历了“死亡”将使他更加珍惜生命,这样,作者便坦然了:他将笑迎必然降临的节日。   三、研读文本,品味语言,领会深意   (一)、史铁生为什么选择了地坛?(以此问题,引出学生对于两者共同点的思考,并且也顺带引入了史铁生的个人介绍。)   明确:史铁生之所以选择地坛而不是天坛之类,那是因为他跟地坛之间有许多共同点。此时,史铁生这个人的遭遇,正如同被冷落的地坛一样,都是荒芜的,在感情上觉得是被社会遗弃的,两者在精神上是共通的。   出示幻灯:   史铁生的个人遭遇:   从小生长在城。   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   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   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站立起来。   (二)、   1、地坛的景物有些怎样的特点?它们都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明确: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总结:荒芜的,古旧的,被人遗弃但生命依然顽强的。比如“剥蚀”了“浮夸”,“淡褪”了“炫耀”,最终留下了生命中原生的真正属于本质性的东西。   2、史铁生在地坛里看到哪些动植物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生命意识?   教师明确:   (第五自然段中: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停。   总结:这个世界里没有苦痛的意识,生与灭,动与静,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3、朗读六个“譬如”章节,品味语言,感悟心灵。   教师

文档评论(0)

linlin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