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之盐源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之盐源县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提法4“新农村建设”提到,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于是在年后不久,我在家乡进行了一次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再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盐源县当地居民,样本数量为15份。 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在当地居住年限在10-20之间的占26.67%,20年以上的占73.33%。 他们之中在18-30之间的占了46.67%,30-50之间的占20%,50以上的占33.33%。 他们之中有学生、工人、公务以及其他职业,他们所占比例分别为40%、26.67%、20%、13.33%。 调查他们对于所属盐源县的农村变化的了解程度显示,了解一些的占绝大多数,比例为73.33%。其中感觉村落中变化最大的是房屋建设的占33.33%,认为村民收入变化最大的占60%,认为人文素质变化最大的仅占6.67%。 当问及在他们了解范围内,所知道盐源县新农村建设最具特色的是哪里的时候,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回答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大堰沟村。 在“你认为所属村落的农民们新生活的美满跟政府的引导关系大否”的问题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认为有一定关系,33.33%的人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关系,只有6.67%的人认为没有关系。 60%的人认为它快速发展的原因是村民的勤劳和政府正确引导、规划建设的结果; 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给村落带来了很多变化,其中认为最大变化仅仅是村民的生活富足的占60%;认为村民观念转变、素质提升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变化的占40%。 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家乡“新农村建设”中最具特色、最突出的为大堰沟村,也就是当地居民所称的罗家村,于是我决定到大堰沟村进行一次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村民生活,经济收入以及生活环境。 走访调查  于是在二月中旬的一天,我和父亲驱车前往,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直入村寨,路边是没有围墙的苹果园,光秃的树干并不显出凋零感,反而展现一种生机勃勃景象,原因在于当地村民把它的枝丫减得一丝不苟,以求春来花繁叶茂,秋来硕果累累。当我们来到大堰沟生态园村时彻底震撼了,新村的规划建设颇具特色,实行的是政府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每家都是修的一样的村屋别院,两层高,大门内有自己的小院,门外是平整的水泥地和砖砌的小花台。一样望去,仿佛进了个别墅区。 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停了一辆小轿车,于是我上前去和那位正在院前擦拭爱车的大叔攀谈起来。当我谈及了此行的目的后大叔很豪爽的告诉,他姓罗,是大堰沟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是出售自己种摘的苹果。当问及年收入时,他毫不掩饰,无比自豪的告诉我,“不出意外每年的收入十三四万”。看到我瞠目结舌样子,他笑道,我们家这点收入不算什么,有些家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二十多万。他还告诉我,今年过年前村里又有十多家人都购置了新车,现在几乎家家有车,大多还是十多万的好轿车…… 另一位李姓的大婶告诉我,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有名的穷村。道路是泥巴路,崎岖、颠簸,往外拉送的苹果还没运到县城,很多就“皮开肉绽”变成无法卖出的伤果,造成很多以卖苹果维生的果农,一年的心情劳动在那条泥路上化为乌有。而如今好了,县政府的帮助下,财政拨款上亿元来休整这条路,把曾今的“心酸路”变成了如今的“致富路”,一条柏油马路笔直平坦深入望不到头的苹果林。 “若要富,先修路。”近年来,盐源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除了争取到上级单位上亿元的农村公路补助项目,在县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也拿出上亿元,在平坝和高山峡谷间修建通村公路。 大堰沟村的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运输条件好了,外地的货车直接开到了果园边上,破损率变得很小了,有了卖相,价格直向上蹿,村民最终富裕起来了。 三、文献资料  2009年,盐源县委积极跟进省州委部署,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整合力量,完善机构,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在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调查民情后,盐源县委确定了建造新农村的四个原则: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捆绑投入;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盐源县逐渐形成“四个坚持四个避免”机制:坚持政府引导,避免“大包揽”;坚持群众主体,避免“等靠要”;坚持捆绑投入,避免“单打一”;坚持产业支撑,避免“空壳村”。2010年5月,盐源县创新确立“以苹果产业为支

文档评论(0)

150****83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