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中医基础理论5五行学说.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脉象与季节 在疾病中,脉象变化与时节相应,表示病证为顺。 如 《四言举要》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病脉与时节不相应,称为“脉不应时”,病证为逆。 * 指导疾病的诊断 将病变的脏、腑、体、窍与病证表现的脉、色、味、声、形、舌等进行联系,来诊断疾病。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弦,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 。 * 指导疾病的防治 预防疾病的传变 确立治则和治法 指导针灸取穴 指导脏腑用药 * 预防疾病的传变 治疗疾病时,要依据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难经》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盛衰。 《金匮要略》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 确立治则和治法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等病证。 基本治疗原则:补母和泻子 《难经》云:“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 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 具体治法 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 滋水涵木法 是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从而达到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或乙癸同源法。 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证。 临床表现 * 金水相生法 是滋补肺肾阴虚的治法,亦称补肺滋肾、滋养肺肾法。 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 * 培土生金法 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法,又称补养脾肺法。 适用于脾虚,生气无源,不能滋养肺气,而致肺脾虚弱之证。 临床表现 *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多用于乘侮病证。 基本治疗原则:抑强扶弱。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具体治法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 抑木扶土法 是通过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气亢逆、脾虚失运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疏肝健脾法。 适用于肝郁脾虚病证。 临床表现 * 培土制水法 是通过温运脾阳,或健脾温肾,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温肾利水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或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临床表现 * 佐金平木法 是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的一种方法,又称泻肝清肺法。 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之“木火刑金”证。 临床表现 * * 五志相胜法 运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调整情志治疗疾病。 怒胜思(木克土) 喜胜忧(火克金) 悲胜怒(金克木) 恐胜喜(水克火) 思胜恐(土克水) * 指导针灸取穴 针灸治疗时,根据病证,按五行生克规律选穴施治。 五输穴:井、荥、俞、经、合 如:肝经病证(木) 实证:“实则泻其子” 本经荥穴(火) 子经心经(火)荥穴(火) 虚证: “虚则补其母” 本经合穴(水) 母经肾经(水)合穴(水) * 指导脏腑用药 根据药物的色、味的五行属性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 黄色、甘味入脾,如:白术 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 黑色、咸味入肾,如:生地、黑芝麻 * 思胜恐 土克水 《续名医类案》:“卢不远治沈君鱼,终日畏死,龟卜筮数无不叩,名医之门无不造。一 日就诊,卢为之立方用药,导谕千万言,略觉释然。次日侵晨又就诊,以卜当十日死。卢留宿斋中,大壮其胆,指菁山叩问谷禅师授参究法。参百日,念头始定而全安矣” 。 *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