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精选备课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精 选备课教案 《荷塘月色》是 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 对 “荷塘月色 ”的细腻 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 发了作者不 满现实 ,渴望自由,想超脱 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 杂的思想感情, 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 识分子在苦 难中徘徊前 进的足迹。下面就是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荷塘月色》精 选备课 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 认识 “通感 ”的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理清全文 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 语言美, 3、情感与 态度方面:理解作者 “淡淡的喜悦 ”、 “淡淡 的哀愁 ”,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 神。 教学重点: 一是领会课文情景交融, “景 语”“情语 ”浑然一体的特点 二是理解本文中的 “月”与 “荷 ”是一种怎 样的感情 载体。 教学难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理解作者的深 层思想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荷塘月色》朗 读带和一些舒 缓的音乐 ;并要求学生 课前查阅资 料,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制成 ppt ,做好课上展示的准 备 。 课时安排:分 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引 导学生理清文章 结构,使学生逐 渐理解文章的中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2 分钟) 同学们在心情不好的 时候,会做什么呢 ?听音乐,音 乐可以拨动心弦,而有的音 乐可以使心灵宁静,不 错的选择 ;k 歌,拉两个好友到 ktv 狂吼一 阵,一切烦恼都没了。 二、检查预习 ,了解 时代背景 (6 分钟 ) 请 2-3 名学生上台介 绍作者和写作的 时代背景,我再从作者的人格美,培养学生主义情感和高 洁的品格方面出 发进行补充。  爱国 三、朗读 (10  分 ) 1、播放朗 读录音,使学生能 够入境,欣 赏美感,体味感情 ( 要求学生 标出自己 读得不准的字音和自然段的序号 ) 2、教师指导朗读 3、齐读重点段落,在朗 读中体味情感,品味 语言 这样学生有了可遵循的方法, 诵读就有了美感, 让学生身 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 础。 四、学生自 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 1、学生配 乐默读,通过情景式 阅读,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 通过自读 ,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 图 。这样设计 遵循渐进原理 ,由浅入深 ,为品读课文做好 铺垫。 2、设置以下两个 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逐 渐理清文章 结构 A、文中最能体 现作者感情基 调的句子是哪一句 ? 明确:第一句,是全文的 题眼。 B、画出描写作者行踪和心情的句子。 明确:从情感上看,作者由 颇不宁静 —— 渴求宁静 —— 片刻宁静 —— 走出宁静。形与 意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 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 论如何也 摆脱不了苦 闷忧愁 ;从空 间上看, 作者从家里出来, 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 颇不宁静 —— 渴求 宁静 —— 片刻宁静 —— 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 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 论如何也 摆脱不了苦 闷忧愁。 针对学生回答,引 导学生自己得出本文的 结构,并 绘制双线索环形结构,最后我点出这一结构的特色是:内、外 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 这样既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分析的 过程中加深了 对此结构的认识。 3、分组讨论 ( 分为三个小 组,分别讨论 下面三个 问题,最后 请每组代表分 别回答 )(10 分) A、为什么 “心里不宁静 ”的作者要 “享受 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 B、为什么认为月色 “恰到好 处”? C、为什么认为 “热闹 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明确 A:作者的行踪与他的情感 紧密相连:正因 为在家里 “心里不宁静 ”,所以要走出家门追求宁静,可 谓缘情写景 ; 明确 B:而荷塘一派素淡朦 胧,宁静幽寂的景象 —— 花是零星的,香是 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的确是 “恰倒好 处 ”,与作者的心境吻合, 这幽静宁谧的境界正是作者的追求,于是他要无 牵无挂独自受用无 边的荷香月色, 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此乃寄情于景 ; 明确 C:宁静只是片刻, 热闹的蝉声与蛙声 让作者想起江南采 莲的热闹与美丽,怀乡的惆怅让作者走出宁静,回到家中,是 谓触景生情。形与意有机 结合,是典型的情景交融,构成了朦 胧优美的意境, 让作者产生美的感受,也 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由此可 见,美是心物婚媾后的 产物。 对学生的回答点 评并给出合理的解 释,然后引 导学生将三个 问题联 系起来,理解当 时的景色如何吻合了作者的心境,作者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4、结合时代背景, 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 问题 A、作者 “颇不宁静 ”的心情 缘于何者 ? B、第三段中 “平常的自己 ”指什么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