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观点看一堂好课.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建构主义观点看一堂好课 从建构主义观点看一堂好课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1????更新时间:2006-10-22 一个好的标准能给人一好的导向,希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一堂好课      通常我们在评价一堂课时,关注的往往是教师的表现,却忽略了作为学习的主体?D学生,而学生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是衡量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常有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才高八斗,上课能旁征博引讲很多背景知识(但有时与新知无任何联系),也较风趣和幽默,学生听得天花乱坠,有时在一片笑声中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学习效益并不高;有的教师讲课井井有条,将知识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遇到稍微变化的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讲课设置许多问题,师生、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组织得热闹非凡,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并不理想;有的教师做到精讲知识,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各种花样的习题和变式题,虽可使学生能够应付一些常规题目,但却往往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这样的一些课,有时却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考试具有指挥棒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评课也同样具有导向功能,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 一、建构主义的一些积极观点 ????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何克抗,1999)。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的一些积极观点是有借鉴意义的,对于我们转变评课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①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主动构造知识②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强调生生互动,以及学生要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③人与人交流的本质,交流传递的只是信号而非意义,对接受者来讲,要对信号加以重新解释,重新构造其意义。因此,“我懂了”只表示接受者认为“通得过”,并不意味双方所理解的意义完全一致。   二、好课的标准 1、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日常教学与评课中,总是注重评某位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用建构主义观点来看,评课首先应关注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这是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评课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评课者仅仅是看主讲教师有无科学性问题,目的性如何,启发性如何等,而不是看学生是否时常不由自主地被主讲教师的教学所吸引,这种评价是不准确的。因为这种课往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就很难实现建构意义下的知识建构。经验还表明,教师把课讲得过细,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建构知识。   2、有效的互动性   有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学生建构知识。而教学是一种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其真正意义在于“心动”而非“形动”。建构主义强调的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基础之上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教学的判断和教学程序性的,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与作业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作业;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介入行为,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   3、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离不开实践。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应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当前的各种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