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试题测练第一组题.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辐射的墙面西A ?分别朝北、朝东 B 阳辐射 的墙面 西 A ?分别朝北、朝东 B ?分别朝南、朝 C ?分别朝西、朝南 D ?均朝北 C .西北向最高 D .西向最高 3.在七月,该地区昼长夜短,基本上符 合图2示意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某学生在他的调查报告《东山镇》 屡 ①匚 n L 1 1 1 ■ || 0 b 12 18 24小附 图2 创新性试题测练第一组题 、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 计算出最冷月(一月) 和最热月(七月)日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变化图(图1),读图判断1-3题: 1 ?该地区,一月和七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 热量的日总量,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 朝向 图1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的变化 (干焦/平方 2 ?在一月,该地区各朝向墙面上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以 A .东南向最高 B .南向最高 一文中写到:东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之滨,……西部山丘绵延,东部地形平坦直抵 湖畔。自古为鱼米之乡。湖畔的渔民以捕鱼虾为生, 山麓和山坡分别是茶园和果 湖畔。 园。这里出产的名茶是碧螺春,……这里的果园盛产橘子、枇杷、杨梅和白果,并远销国 内外……。据此回答4-5题: 4 ?结合上文并读图3,东山的土地利 用方式自西向东依次为 A .①果园②稻田③茶园④淡水养 殖 B .①果园②茶园③稻田④淡水养殖 C .①茶园②稻田③果园④淡水养殖 D .①茶园②果园③稻田④淡水养殖 5.图4中,与东山气候相符的点位是 A .①B .② C .③D .④ I2U0900?6001() I2U0 900 ? 600 1() 图5为两个临海国家的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 6-8题: 6.两国家分别以经济作物 P1、P2为原料的工业是 A .橡胶工业、制糖工业 B .饮品工业、麻纺工业 C .造纸工业、医药工业 D .印染工业、棉纺工业 7 .洋流L1与L2流向不一致时,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的是 A .地中海沿岸地区多雨 B .我国塔里木河处于枯水期 C .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D .我国江南一带多伏旱天气 8.图6为P2所在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 . 20世纪初期 B . 20世纪40年代 资图6C . 20世纪末期 D . 20世纪60年代图7示意了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科技□东部■西部 资 图6 C . 20世纪末期 D . 20世纪60年代 图7示意了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 科技 □东部 ■西部 9 .该国西部地区的特点是 A .面积大 B .人口少 C .科技力 图7 量强 D .淡水资源丰富 .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美国 B .俄罗斯 C .澳大利亚 D .中国 .该国东部河流多注入 (5) (5)为减缓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应采取哪些措施 ?(8分) A ?印度洋 A ?印度洋 B ?大西洋 C ?太平洋 D .北冰洋 、综合题(2小题,共56分) (36分)读我国某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 (图8)和该地区不同年代气温、降 水与地下水位关系示意图( 水与地下水位关系示意图 (图9),完成下列问题 土层深廛3456 土层深廛 3 4 5 6 7 订9 巾[H 12 l\ 2 (1)该平原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该 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约 。(8分) (2)该平原最有可能是【 】(在题后括号内填写一选项的字母即可,4分) A .银川平原 B .成都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江汉平原 (3) 综述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8分) (4) 简述该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将导致的后果。(8分) (20分)读图10,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 图10 (1)图10示意的是该区域 (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 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12分) ⑵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与甲、乙两示意图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 ?简要说明理由。(8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 分) 1 . D 2 . B 3 . A 4 . B 5 . C 6 . B 7 . D 8 . D 9 . C 10 . B 11 . D 二、综合题(共56分) . (36 分) (1) 大气降水(雨水)(4分)12 米(4分) (2) C(4 分) (3) 自然原因: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径流量小 (水源补给不足)(4分) 人为原因:需水量增大,水污染加重,地下水开采量加大 (4分) (4)引起潜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 (6分) 沿海地带还会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 (2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