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师评课稿.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师评课稿 县研修班在我校开课学习, 我有幸聆听了徐老师 《地球的自转》 一课,收获颇丰,感触很大。 (1)模型教学,突破难点 本课作为七下科学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地球的自转, 重点是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特点及产生原因。 其中地球自 转的特征、 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特点及产生原因也是难点。 学生在小 学六年级知道了地球形状、大小、自转方向、周期,但是对于地球自 转而产生的效应比较模糊,其建立的空间的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阶 段,因而二位教师贯彻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模型教学突破难点。借 助模拟实验、媒体动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突破难点。比如,两位老 师都借助地球仪模拟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直观形 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学习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激起同学们获取 知识的欲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化难为易,更好地 理解所学内容。 尤其是吴老师在实验前的引导和铺垫, 例如地球仪如 何摆放、手电筒怎样照射、 方位怎样判断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的过 程和目的,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圈可点。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特点及产生原因是本节 的重要知识点,两位老师都运用,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使学生达到 了比较全面的, 立体性的理解。 吴老师先利用地球自转的 FLASH立体 第 1 页 / 总共3 页 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 再问学生“你从中获得地球自转的哪 些信息?”这不仅让课堂活跃起来, 还使课堂更加开放。 紧接着吴老 师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判断中的南北极上空看自转方 向,一气呵成,简单明了。这样的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层层递进,由 浅入深,并以学生活动贯穿始末,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中:面向全体 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实验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3)精彩设计,目标三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 目标。两位教师在设计中充分挖掘学生已知的知识, 在整个教学中始 终以“模型法”贯穿始终,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了知识的形 成过程、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 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发展有着重要 意义。吴老师用了西游归来的故事,引导学生参与,使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 而徐老师则用了北京奥运会中球赛, 引起了足球爱好者 的兴趣。不同的处理,效果也不同。 (4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位教师都采用小组 合作探究展开教学, 徐老师在“太阳东升西落”教学中为我们展现了 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个 人,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两位老师还强调每位角色在该实验中的 注意事项,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合作中该如何去合作。 这充分体现了 《新 课程标准》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让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变成我要探究我要学。 第 2 页 / 总共3 页 第 3 页 / 总共3 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y2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