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地 质 说 明 书.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煤矿 0水平中央东B3+6掘进地质 说明书 编制 单位,矿地测站 编 制: 东 矿地测站审核: 矿生产技装部: 矿总工程师: 接到通知书时间:2006年6月30日 提 交 时 间:2006年7月 6日 掘进 地 质 说 明 书 概况 位置及范围 该采区为中央采区东翼,水平标高为+566~+530水平,煤系地层为侏罗系西山窑组第二组煤,煤层为B3、B4+6煤层。东至东二边界,南至B2顶板,北至B6顶板(B6顶板到B7煤层底板95~105米)。地面标高+780~+850米。上限标高+566水平,下限标高+530水平,走向长1220米(总长度)、实采长度976.3米、中央煤柱161.2米、边界煤柱82.5米 2、邻区情况 1)、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 在+540水平以上掘进、回采当中,未发生大的地质构造及褶曲通过,但小断层较多,断距一般在0.2~2.5米,对掘进、回采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在各分层各工作面的掘进、回采中,由于小构造的影响出现过冒顶,东一的B4+6煤层,对掘进、回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在+690水平东一东B4+6煤层回采当中出现过冒顶透水事故(刚开始回采),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使综采工作面停产一个多月,+540水平(东一石门)在掘进到B4煤层时发生了大冒顶事故,大量的煤水突出使工作面停产一个多月。 在水文地质方面,由于受乌鲁木齐河、水磨沟河、农田灌溉水、底板方向来的水、老塘积水的影响,给回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两个综采断断续续停产治水。 2)、采掘情况 B4+6煤层东一东已回采到+566水平,+540~+530水平未回采,东一西+650~+540水平未回采。+650~+540水平中央西未回采。 3)、自燃灾害及其它 上部采空区有部分火点,无陷落柱、岩浆岩、古河床冲刷的影响。 3、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 1)、地面建筑、设施等 地表有一条公路横穿中央采区,两翼(东翼接近东一石门、西翼接近西一石门)有木材厂,公路两翼有高压线,通讯电缆(包括军用电缆)闭路线,泥浆管路,上下水管路,集中供热管路,东二边界有红三线,砖厂,水磨沟区垃圾回填场,有垃圾车辆进出。 2)、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 区内地势平坦,标高在780-850M之间。井田走向东界水磨沟河,西界是乌鲁木齐河,井田南为大片农田,北部为林场和荒地。井田地势一般是南高北低中间高,两头低,东部黄土覆盖层一般在10~20米, 塌陷区内已用工业垃圾充填。 3)、水系及地面积水范围 井田走向东界水磨沟河,西界是乌鲁木齐河, 并且有农田灌溉水、底板方向来的水、老塘积水,潜流水的渗入将给掘进、回采造成一定的影响,将影响整个采区。 4)、采掘影响及破坏程度 该采区在回采后将造成地表不同程度的拉裂、塌陷,破坏较大。地面设施将遭到破坏,回采前一定要把地面的所有设施搬出该采区范围。 地层及标志层 1、地层 六道湾井田内均为陆相沉积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及第四系松散层,侏罗系地层有下统的三工河组,中统的西山窑组,头屯河组,以中生界为主,其中以侏罗系分布最广,新生界次之,侏罗系地层大部分被第四系沉积物所覆盖,其岩相为一套河湖相,泥炭沼泽沉积,三组地层中,含煤部分位于西山窑组,各组情况如下: 1)、三工河组(J1S) 该组分布在六道湾井田以南一带,与井田走向一致。岩性由一套灰色的粉砂、细砂岩,黄白色的中粒、粗粒砂岩组成,粉砂岩及细砂岩一般呈薄层状,层理厚度为0.1-0.2米,矿物成份复杂,富含云母碎片,中粒、粗粒砂岩呈厚层状或中厚层状,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白云母,总厚235-430 2)、西山窑组(J2X) 本组为含煤地层,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和砂岩组成,呈滞状延伸,地层总厚746.16米,含可采煤33层,以北(七道梁山坡)以黄绿色粉砂、细砂互层为主,夹泥岩薄层,中、下部有2-3层薄层状砂砾岩(局部为透镜体),厚2-5米,全组总厚 4)、第四系Q 第四系松软层,分布广泛,遍及整个山麓地带。按成因分类,有冰水砾石层、坡积层,风成黄土和近代冲积层。冰水砾石层由高山融化冰水,携带着在老地层的岩块和砂土,沉积在山麓地带,而成为坚硬的钙质胶结砾石层。风成黄土常覆盖在它的上面。现河流的下游和河流拐弯处常有现代沉积的砾石和砂子。 2、主要标志层 在该采区范围内没有明显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一定的变化。 煤层 1、煤层赋存情况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系水西沟群的西山窑含煤组,该采区属下部第一、二两个旋回(即第一、第二煤组),含煤地层总厚359.07米。上部较下部厚28.02米,上部煤层总厚66.99米。下部煤层总厚74 主要原因是当时地壳总的下降趋势中伴随幅度不大,周期较短的升降运动造成,下部一、二组煤沉积时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