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件:第五章 太阴病辨证论治.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太阴转属阳明候 【原文】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187) ①系在太阴 ②寒湿不化,转为阴黄 ③脏病还腑,转为阳明病(阳复太过,转属 阳明—由湿化燥,由寒变热,由虚转实,由 阴出阳。) 归纳 ①脾家实,腐秽当去 ②寒湿不化,转为阴黄 ③脏病还腑,转为阳明病 ④脾损及肾-少阴病 ⑤误治传变-厥阴病 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 【原文】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病案】 某女,51岁,三天前淋雨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38℃,恶风有汗,头疼身痛,纳差,大便烂,2次/日。就诊时查舌淡红,苔白,脉浮缓。考虑伤寒,予麻黄汤治疗。三日后复诊,患者热退,但出现身目黄染,黄色晦暗,口渴喜热饮,大便溏薄,试问何因?接下来如何治疗? 第五章 太阴病辨证论治 学习要求: 掌握太阴病提纲、病机、治法及代表方剂 太阴腹痛证、发黄证 熟悉太阴兼表证 了解太阴病预后 概 论 太阴病是由中(脾)阳不足,寒湿内盛引起的疾病 肺合皮毛又主气属卫,故手太阴肺与太阳病关系更密切。本章主要讨论足太阴脾经。 一、太阴之生理: (一)太阴之气是脾主运化功能的概括。 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 (二)足太阴脾经的经络深布入腹,属脾络胃。 (三)太阴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脾与胃: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胃主受纳,以降为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2、脾与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之运化赖肾阳的温煦。(太阴病易内传少阴,致脾肾阳虚证) 二、太阴之病理: (一)太阴病是因脾运失常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机: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停,升降失常。 (三)性质:脾虚寒湿证。 (四)病位:在脾。 (五)成因 :1、邪盛直犯中焦 2、脾胃素虚而 自病 3、三阳病误治内传。 三、太阴病的诊断: (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主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主脉:缓。 (二)经络的症状为辅助依据: 因太阴经络深布腹内,故腹满也是经络症状。 (三)病情转化: 1、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转化 2、若脾阳损及肾阳,则有病转少阴之机 3、脾阳恢复有三种情况: 阳复适当,其病向愈; 阳复太过,化燥成实,转属阳明; 阳复太过,邪热与体内停湿相搏而为湿热发黄 四、太阴病治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当温之) 五、代表方;理中汤(四逆辈) 六、太阴病治禁:禁吐下、慎用苦寒药。 太阴病本证:四逆辈 太阴病兼变证: 兼表: 调和营卫—桂枝汤。 兼腹痛: 通阳益脾,活络止痛—桂枝 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兼寒湿发黄:温阳散寒,除湿退黄—茵 陈术附汤类。 太阴病发病示意图: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 阴 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失治误治 误治损伤脾阳 阳复太过,化燥成实 损伤脾阳 脾损及肾 误治传变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 原文(273/P19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 病因病机: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停, 升降失调 证候 腹满---中焦阳虚,寒湿内停,气机阻滞 时腹自痛(喜温喜按,时作时止) --中焦阳虚,寒湿内阻,气机不畅 食不下----脾胃虚弱,受纳腐熟功能失职。 吐 自利 气机升降失调 胃气上逆 脾气不升,寒湿下渗 治禁:不可攻之 误下变证:胸下结硬----寒湿更盛,凝聚于胃 太阴腹满 脾阳不足,寒湿郁滞 腹满时减,复如故,伴下利 阳明腹满 肠间燥屎阻结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伴便秘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原文】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 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太阴病的主证、病机和治则 主证:自利不渴。(寒湿内停中焦,下利轻,津未伤) 病机:脾阳虚弱,运化失职,寒湿内停, 水湿下渗。(脾脏虚寒)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药:四逆辈。(轻者理中汤,重者四逆 汤) 太阴病:自利不渴----寒湿内停中焦,下利轻,津未伤。 少阴病:自利而渴----肾阳虚衰,脾失运化,水湿下渗,阳虚不能蒸腾津液上承。 里热下利之口渴----邪热内迫阳明,胃肠传导失职,热灼津伤。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一、太阴兼表证 【原文】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