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六级上册第3课《远去路》教案.pdf

小学美术六级上册第3课《远去路》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3 课 远去的路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近大远小, 近高原低, 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 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原理绘制或拼贴 一幅以路为主题的风景画。 2. 通过欣赏、 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中的景物, 发现见大远小、 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 现象,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 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绘制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展示设备。学生:绘画工具、拼贴工具、彩色纸、皱纹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引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平时都会走过的马路, 经过的地铁站, 你们会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 你经常看到在自然界中,离你远与近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 学生讨论 (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 1. 欣赏观察图片(了解马路,地铁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消失现象 , )这种现象我们称它 为透视现象。 师:你们仔细看看马路离我们近的地方与离我们远的地方的区别?地铁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 样子 ?离我们最远的又是什么样? 学生仔细观察 2. 通过观察马路及地铁站里离我们最近的与最远的画面,区别景物的变化 揭示新课:远去的路(板书) 二、新授 1. 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 师:我们要了解透视的表现方法,必须先解释视平线是什么?心点是什么? 师:视平线在物体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透视中,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是近大远小, 视平线以下却是近小远大。 心点就是位于观察者正前方透视视觉中心的消失点。 心点是眼睛正对的一点, 必须交织在视 平线上。 2. 通过观察体会透视变化的特点 出示西斯莱图片 让学生观察左面一行树木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的变化特点,慢慢的消失在心点和视平线上。 出示泰姬,马路,地铁站的风景图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风景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样的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欣赏画家作品 泰姬·马哈尔陵(印度) 塞夫勒道路 西斯莱(法国) 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欣赏下画家西斯莱的塞夫勒道图, 你们可以告诉我, 画家画的这幅作 品的视平线在哪里?心点在哪里?消失线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 师:我们看到印度画家的这幅作品时,觉得它美在哪里?怎样表现透视的? 学生回答 师:刚刚同学们欣赏了画家的风景画, 也看了 4 幅不同角度的“远去的路”透视图, 接下来 我们可以用剪贴画的手法来画一画“远去的路”。 第二课时 一、学生作业 1. 小结归纳 师小结:客观世界里,我们所见的景物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这样的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怎么来表现呢? 2. 教师示范 师:现在老师来画一个有透视效果的“远去的路” ,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先画什么? 我们先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再定山脚线画远山 画上正规的房子,剪贴各种大小变化的树木和栏杆,有序的排列。 让学生注意桥面的近宽远窄的变化。 最后画上有透视的树和栏杆, 注意离我们近的物体大, 远的物体小 (强调物体与竖线垂直的 关系) 选择色彩纸的时候,注意色彩既要有变化,又要统一 二、作业要求 1. 凸显透视的变化规律来表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低远高的变化) 2. 剪贴时注意构图,大小变化 3. 注意色彩的搭配。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

文档评论(0)

ey87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