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古代冷兵器发展)》.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冶金(古代冷兵器发展) 复合剑的创制 这种复合剑的制造技术很巧妙,剑的脊部和刃部是用含锡量不同的青铜,分两次铸成的。其方法是先铸造剑柄和剑脊,后铸造剑刃,再将剑刃同剑脊的榫部结合成剑体。经过考古部门用科学方法对这种剑进行测定,其脊部含锡量为10%,刃部含锡量为20%。含锡量低的脊部韧性较大,不易折断,利于长久使用。含锡量较高的刃部坚而利,便于刺杀。这种脊部坚韧、刃部锋利、刚柔相济的复合剑,是青铜兵器制造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 木棒,石块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 钢铁 ↓ ↓ ↓ ↓ (新石器时代晚期) 马家窑青铜刀 目前中国最早的青铜刀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的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商代铁刃铜钺(陨铁) 西周铜芯玉柄铁剑(人工冶铁) 江苏六合程桥春秋末叶楚墓出土的铁条 (白口生铁) 铸铁柔化术 战国铁锛(黑心可锻铸铁) 战国铁胄(白心可锻铸铁) 断面亮白色 有较好的耐冲击性 断面灰黑色 有较好的硬度和强度 白口生铁又硬又脆,虽然坚固耐磨,但不适于制造需要强度和韧性的工具在。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又在春秋战国之际创造了铸铁柔化术,将白口生铁进行适当的退火处理,使碳化铁分解出石墨变成可锻铸铁。 钢 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钢剑 (现存最早的钢制品) 将含碳量接近熟铁的块炼铁,放在炭火中加热渗碳,并反复折叠锻打,挤出杂质,得到块炼渗碳钢。这是最原始的钢。有的选用优质块炼铁,配合定量的渗碳剂和催化剂,密封加热渗碳,练出优质的块炼钢。干将,莫邪,太阿等名剑就是用这种优质块炼钢制成的。 早期炼钢法 铸铁脱碳钢(西汉) 将生铁铸件进行退火脱碳,使其含碳量降低到钢的成分范围,而又不析出或很少析出石墨,从而变成钢件。(北京大葆台西汉燕王墓出吐得刀和簪,是运用这种工艺的最早实例) 炒钢(西汉) 将生铁加热熔化,成为液态或半液态,撒入矿石粉,并不断进行搅拌,使之脱碳成钢。 百炼钢(东汉) 但取精铁(高碳钢材)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沈括《梦溪笔谈》 炉二炒钢 炉一炼生铁 灌钢法 中国生铁制钢技术自战国初期到汉代经过几百年的历程,从块炼铁、渗碳炼钢发展到生铁固体脱碳炼钢、炒钢、炼制熟铁,以及重新渗碳硬化或淬火硬化。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利用液态生铁对熟铁进行扩散渗碳炼钢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最早记载见于《北齐书·綦母怀文传》,称为“宿铁”,后世称为灌钢,又称团钢。 后来灌钢法又不断发展,宋代将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用泥把炼钢炉密封后进行烧炼效果更好。 明代又改进为将生铁片盖在捆紧的若干熟铁薄片上,使生铁液可以均匀地渗入熟铁之中,用涂泥的草鞋遮盖住炉口,使生铁可以从空气中得到氧气而更易熔化,提高了冶炼效率。 明中期以后,灌钢法又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置于炉口,生铁板开始熔化后用火钳夹住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滴下的生铁液,既可以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以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是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分均匀的钢材。 中国古代热处理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渗碳这种工艺起源于战国后期所创造的渗碳钢。1968年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刘胜(卒于公元前 113年)的佩剑,经分析,表面有明显的渗碳层,并经淬火,其硬度为HV900~1170,而中心低碳部分的硬度为HV220~300。表面硬度较高,锋利耐磨,而中心则有很好的韧性,不易折断。刘胜的错金书刀经过渗碳局部淬火后,刃部和刃背获得硬韧兼备的效果,可见当时刀、剑的热处理工艺已具有很高的水平。《天工开物》叙述了古代制针用的渗碳剂和固体渗碳工艺。明

文档评论(0)

189****2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