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教案设计与反思.pdf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教案设计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 白天与黑夜》 一、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是青岛版 《科学》六年级 (上册)第四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亮》里的第一课, 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让学生意 识到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得同一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变换的现象, 是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现 象,也会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 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是 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结果。 历史上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 书本从古代 学者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 宇宙空间概念,引领学生展开对“昼夜交替变化现象”产生原因的探 究,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材在第一个环节中以图文的形式一方面呈现了人们对昼夜交 替现象的探索历程,认识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进步。第二环节 研究昼夜更替的原因, 书中呈现地球自传的模拟图, 呈现模拟昼夜成 因的场景图,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究空间, 本环节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2 )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 (2 )愿意合作交流; (3 )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 进步的。 3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2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 是 24 小时; (3 )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探索,了解昼夜的成因。 2 、教学难点: 昼夜的成因。 四、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两幅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对比这两幅图片, 它们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上面的是白天的图片,下面的是默夜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白天与黑夜》出示课题 并板书课题,学习目 标。 强化本课,明确学习目的。 (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关于今天探究的内容,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及时解答。 解除学生的困惑。 要想知道白天黑夜形成的问题有什么办法? 做模拟实验的话,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气球、手电筒或用眼睛) 现在有了材料,你怎样进行模拟比较科学?(气球上标示中国) 2 、揭示昼夜 你能让我们的祖国处在白天的状态吗? (学生自主模拟做实验) 汇报交流 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处在什么状态呢? 教师: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3 、探究昼夜交替的形成 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吗? 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呢? 谁来把你们组的模拟实验展示给大家? (教师边指导操作,边指导叙述实验) 改为:学生自己操作叙述。 以 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 (1)动手实验,初步的得出多种可能 (学生展示模拟实验,教师用课件或简笔画展示学生的不同模拟实 验) 会出现多种可能: 第一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围着手电筒转,自己不转。 第二种: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三种:手电筒不动, 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四种:手电筒不动, 地球仪自东向西转动, 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2 )分析实验 (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分析找到模拟实验中出现的几种可能的优点和 不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验: 并出示 flash 动画, 更

文档评论(0)

ey87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