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 第二节 唐代及以后茶的历史 因为朱元璋,我们才喝到今天的茶叶.docx

课程资源 第二节 唐代及以后茶的历史 因为朱元璋,我们才喝到今天的茶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为朱元璋,我们才能喝到现今的茶叶? 现今我们喝着方便的散装茶叶,泡制着一杯杯香气怡人的茶汤,一定想不到,当初要不是朱元璋这位明太祖的功劳。可能我们还在用着茶刀解茶,可能还要醒茶冲泡,才能喝上一口茶。 朱元璋又名重八 这个人是农民出身,儿时放牛,后出过家,还行过乞,历经民间疾苦。所以就看不惯人们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制作团饼茶,以宋朝延续下来的斗茶为乐的奢侈生活。 那时的团饼茶素有“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的说法,大部分人或者说平民百姓根本消费不起;同时唐宋延续下来的贡茶制度,造成当时的各级官吏对茶农与茶工的剥削愈演愈烈,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龙团凤饼” 另外,过分强调制茶技艺,使一部分制茶工匠在技穷之后开始走向“旁门左道”。这种近似“掺假”的方法在当时不是少数,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知利弊的朱元璋,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下令停止龙团制作,“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上到官僚,下到百姓都必须遵守。深知社会底层人辛苦的朱元璋取缔“龙团凤饼”的同时,也一并撤销北苑贡茶苑,不再设皇家茶园。 宋代的龙团凤饼历程 于是贡茶改革很快在各地实施,这一道圣旨让“蒸而团之或蒸而饼之”的茶叶改头换面,让当时的“斗茶”之风一扫而去… 其实早在朱元璋之前,元末就已经开始了散茶,当时民间以散茶为主,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开始出现泡茶方式,但真正全国范围推广散茶还是从朱元璋开始。 朱元璋的禁令一出,人们喝茶的方式的确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唐代制茶流程图 当时不仅唐宋时期的饮茶方式相比今天要繁杂好几倍,就连做个茶饼也是程序多多。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制作饼茶有“采”、“蒸”、“捣”、“拍”、 “焙”、 “穿”、 “封”这样七道工序。 看到这,想想今天这样简单随便喝茶,朱重八功不可没啊!那么既然明朝全国上下开始废团改散,那后来为什么单单普洱茶会保留饼团的形状呢?关于为什么普洱茶到今天依然是茶饼这样一种形态,这在历史上众说不一。 普遍认为是由于普洱茶产于云南这个边境地区,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使得普洱茶的团饼茶形得到了保留。 明 丁云鹏 《卢仝煮茶图》 由历史上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斗茶,到明朝朱元璋称帝后废团兴散,茶在千万年的生命进程里最终选择了最自然的呈现——叶泡流传至今。 喝茶方式简化了,但并不影响中国人对于雅的追求。虽然我们现在的品茶的方式更为完善,但单就喝茶而论,是不是更普罗大众呢?忙时可单纯的泡一杯茶,饮上一口;闲时可慢慢品鉴一壶。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