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皮肤病》.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蒙古斑 (Mongolian spot) 先天发病。 主要分布于腰骶部,也可位于臀部等。 皮损为蓝色斑。 几年后可自然消退。 Mongolian spot 蓝痣(Blue naeuvs) 普通蓝痣 灰蓝色小结节 幼年发病 好发于上肢及面部 不恶变 细胞蓝痣 蓝黑色较大的结节 先天性 好发于臀及尾骶部 可恶变 Blue naeuvs 色素性皮肤病 表皮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病种 Simplex Lentigo 雀斑样痣 Peutz-Jeghers Syndrome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Nevus spilus 斑痣 Solar lentigo 日光性雀斑样痣 Freckles 雀斑 Cafe au lait Spots 咖啡斑 Becker`s Nevus 色素性毛表皮痣 一、Lentigo (黑子) 又名:雀斑样痣(Legtiginous nevus) 直径1~2mm色素均匀的黑褐色斑,色素较雀斑深。 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 幼年发病,逐渐增多。 日晒后颜色及数目无变化。 单个皮疹与交界痣不能区别。 性质稳定,一般不活动。 可为其它综合征的皮肤表现。 黑子 泛发性黑子 泛发性黑子 二、Peutz-Jeghers Syndrome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又称口周黑子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口周、唇(特别是下唇)、口腔粘膜褐黑色斑点(黑子)。 胃肠息肉,小肠息肉常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 Peutz-Jeghers Syndrome Peutz-Jeghers Syndrome Peutz-Jeghers Syndrome 三、Nevus spilus 斑痣 又名斑点状雀斑样痣Speckled lentiginous nevu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黑子。 出生即有。 淡棕色斑片上出现星罗棋布之暗棕色小斑疹。 Nevus spilus 日光性雀斑样痣 Solar lentigo 又名:老年性雀斑痣(senile lentigo)。 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人。 曝光部位发病。 皮疹:不规则暗褐色斑。可分为(1)小斑型;(2)大斑型;(3)白斑黑皮病型。 Senile lentigo 五、Freckles 雀斑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岁左右发病,渐增多。 曝光部部位。 散在分布,棕色斑点。 日晒后加生。 Freckles Cafe-au-lait spots 咖啡斑 又名:牛奶咖啡斑。 幼年发病,渐长大。 皮疹:淡褐色斑,形状不一,边缘规则,表面光滑。 可分布于任何部位。 数目6个以上的直径大于1.5cm的咖啡斑,提示有神经纤维瘤存在。 Cafe-au-lait spots 四、Becker`s nevus 又名:色素性毛表皮痣(pigmented hairy epidermal nevus) 儿童期发病,渐增大。 肩、前胸或肩胛骨区常见。 大片不规则的淡棕褐色斑,中央皮肤稍粗厚,表面有粗毛。 真皮色素障碍性疾病 太田痣 伊滕痣 颧部褐青色斑 蒙古斑 蓝痣 太田痣 (Ota痣,Naevus of Ota) 又名:眼上腭部褐青色痣(naevus fusco-caeruleus ophthalmo-maxillaris) 多先天发病(50%),也可出生后不久或青春期发病。 分布于单侧眶周、额、颧、颞及鼻翼(三叉神经一、二支分布的区域)。 2/3患者患侧巩膜有色素斑。 10%患者可双侧发病。 基本疹型是斑疹,偶有结节。 Naevus of Ota Naevus of Ota 伊滕痣(Ito 痣,Naevus of Ito) 又名:肩峰三角肌蓝褐痣(naeuvs fusco-caeruleus acromiodeltoideus) 皮损类似于Ota痣,但分布于肩部。 蓝褐色斑片较Ota痣弥漫。 主要单侧分布。 发病率低于Ota痣。 Naevus of Ito 颧部褐青色痣 (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又名:后天性太田样斑痣(acquired naevus of –like macules) 1987年台湾首先报道。 见于女性,10岁后发病,可有家族史。 分布于双侧颧部1~3mm灰褐或灰兰色斑,不累及眼及上腭。 发病率太田痣高。 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