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 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第4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型1.pptx

高中历史课件 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第4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型1.pptx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课型1;考纲要求;内容索引;核心知识整合;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经济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 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②各国进行变法。 (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2.内容 (1)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①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③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2)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①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习俗:“塞私门之情”,移风易俗。;3.特点 (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中心是“农战”和“法治”。 (3)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4.作用 (1)积极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局限性 ①严刑苛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②重农抑商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2.内容 (1)推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严惩贪赃枉法。 (3)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 (4)革除旧俗:仿汉制、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等。;3.作用 (1)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内容 (1)经济上富国之法 ①均输法: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 ②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 ③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 ④募役法(免役)法:纳钱代??。 ⑤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⑥方田均税法:重新清丈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2)军事上强兵之法 ①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②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③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④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3)政治上取士之法 ①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②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3.作用 (1)积极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②农业生产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加,改善“积贫”的局面。 ③使军队战斗力增强,改善了“积弱”的局面。 (2)局限性 ①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变法的实行过于激进。;四、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内容 (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3.性质: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4.评价 (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五、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危机: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 (3)独立改革派形成:武装倒幕运动的成功;成立新政府。;2.措施 (1)政治: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确立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教育: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西化。 (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建立现代军队。;3.评价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 (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3)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4)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社会生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5)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in金牌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