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 一、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紫二、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紫三、织物宽度的测定 紫四、机织物组织结构分析 紫五、面料正反、经纬识别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能够了解服装材料几个主要的物理指标的内含,掌握检 测服装材料几种物理指标的方法,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以便对所检测的 服裝材料做岀正确的分析与泙价,做好服装材料的选择、排料及裁剪工 作。 二、实验原理 研击研 或橫列方向),刻度线与刻度尺的零点对齐时,转动螺杆,计数刻 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或线圈数) 织物宽度的测定:整段织物能放在标准大气中调湿的,在调湿后用 钢尺在织物的不同点测量幅宽。 织物厚度的测定:试样放置在参考板上,平行于该板的压脚,将规 定压力施加于试样规定面积上,规定时间后测定并记录两板间的垂 直距离,即为试样厚度测定值。 三、主要仪器、用具及试样 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棉坯布、钢尺、 织物测厚仪 ,图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 一图2YG141织物测厚仪一 三、主要仪器、用具及试样 织物测厚仪主要技术参数 1、测定厚度范围01~10mm 2、最小分度值0.01mm 3、压脚面积1000、2500、2000、100mm2 4、压值档数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CN) 四、具体实验步骤 (一)织物密度的测定 1)测试位置和次数 机织物的经纱或纬纱密度用10cm内的纱线数表示。检验密度时,把 密度镜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纬密必须在 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 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1规定进行。 表1密度测试时的最小测定距离 三密度(根cm) 以下 2540 最小定距离(cm)10 (2)点数数字修约规则 点数经纱根数或纬纱根数,需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点均以在2根纱 线间空隙的中间为标准。如迄点到纱线中部为止,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 根,凡不足0.2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超过0.75根作1根 四、具体实验步骤 (3)测定三 试验时将织物密度镜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或纬纱方向,然后转动三 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准,用手缓缓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 过的纱线根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得出织物在50mm 三中的纱线根数 (4)纱线根数折算 对机织物应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长度内所含纱 线的根数。分别求出算术平均数。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然后按数字修约 规则进行修约 5)结果计算将测量结果填入表2并计算,平均值的结果精确至0.1根0cm 表2织物密度測量结果三 2 四、具体实验步骤 表3主要技术参数表三 样品类另 三压脚面积 压压力 加压时间最小测定数 读取时刻S 说明三 2000+20(推荐) 0.500 普通类 土工布在2kPa时 ±0.01 一为常规厚度,其 推荐面积不适宜时 0土0.1 他压力下的浮度 再从另两种面积中选 30+5 20+1常规:10±2非织造布及 按要测定 毛绒类 01±000t (非织造布按常规)士工布:10 20000+10 0.02±0.0005 品,也可使用 O0±200 录A中A2所述仪 不属毛皱类、疏软类、蓬松类的样品,均归入普通类。作点完构附录A中A1 选用其他参数,需经有关各方同意,例如,根据需要,非织造布或土工布压脚面积也可选用250omm2, 「但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另选加压时间时,其选定时间延长20%后厚度应无明显变f 四、具体实验步骤 (二)织物厚度的测定 1.根据样品类型按表3选取压脚。对于表面呈凹凸不平花纹结构的样品,压脚直 不小于花纹循环长度,如需要,可选用较小压脚分别测定并报告凹凸部位 2.清洁压脚和参考板,检查压脚轴的运动灵活性。按表3设定压力,然后驱使压 脚压在参考板上,并将厚度计置零 3.提升压脚,将试样无张力和无变形地置于参考板上 4.使压脚轻轻压放在试样上并保持恒定压力,到规定时间(表3)后读取厚度指示 三5.重复3~4条程序,直至测完规定的部位数或每一个试样。 6.如果需要 压力下的 如士工布等),可以 压 2-5条程 7.计算各次测得厚度的平均值,用mm表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三表4织物厚度測量结果 平均值 厚度·( 四、具体实验步骤 (三)织物宽度的测定 用钢尺在织物上均匀地测量幅宽至少5次,求出平均数即为该段 织物的幅宽。钢尺与被测织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