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讲课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燕子飞,沙暖鸳鸯飞。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时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此时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闲适愉悦的心境。;二、分析技巧型;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此诗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三、分析语言型;;;春怨;(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 ?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 ?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 ?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四、练字型;《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五、一词领全诗型; 葛溪①驿② 缺月③昏昏漏④未央⑤,一灯明灭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⑦歌慷慨,起⑧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⑨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①葛溪:今江西省弋阳县。②驿:驿站是古代官方设立的旅店。③缺月:不圆的月亮。 ④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⑤未央:未尽。⑥明灭:忽明忽暗。 ⑦岁时:时光。⑧起:起来。⑨行人:诗人自指。 诗人的心绪纠结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么体现的?请简要赏析 ;①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②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六、情感、主旨型;;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 正确答案应为虚实结合;七、评价题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