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概要复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养生保健概要 最新.课件 * 第一讲 中医养生学概要 最新.课件 * 1、《中医养生学》的基本任务 1以辩证唯物观为指导思想,树立整体观念,全面掌握,不可偏废,理论联系实际; 2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 基本着眼点---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和他人的健康实践活动。 最新.课件 * 中医养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 最新.课件 * 1形神共养 2饮食调养 3修练形体 4顺应自然 5谨慎起居 6协调阴阳 7和调五脏 8疏通经络 9动静适宜 2、养生原则 最新.课件 * 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中医养生理论---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 最新.课件 * 并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 精、气、神是人体”三宝”,作为养生的核心,进而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精满,气足,神自在”. 最新.课件 * 必须整体协调,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 阴阳平衡 最新.课件 * 3、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为了使中医养生学能够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有必要对其学术渊源、理论特点及形成发展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简要介绍如下。 A 、上古时期 B 、先秦时期 C 、汉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E 、明清时期 F 、近代与现代 最新.课件 * A上古时期---火种的应用 1、改善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条件,用火人们吃熟食,不仅缩短了对食物的消化过程,使人体获得更多的营养,也防止了一些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可使人类战胜严寒,温暖人体的肢体关节、胸腹、腰背,驱除散寒冷之邪于外. 3、直接用于养生防病.如灸法、熨法等. 猿人(200万年)---公元前夏代(奴隶制王朝 最新.课件 * 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命规律,并学会运用自然规律去支配自然界,从而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增长了智慧,强壮了身体,延长了寿命。。 人类靠劳动寻觅食物、索取火种、制造工具、修筑巢穴,以充饥、御寒、逃避野兽、维持生命 最新.课件 * B先秦时期 (公元前221以前---秦统一中国) 《周易》着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类自身,以求得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从而懂得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 《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穷天人之际,探讨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机理,进而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这种学术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理论。诸如:阴阳\天人相应学说等。养生学中,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防等原则,亦源于易理。故自古以来,’医’与’易’通。不知易不足以言医 最新.课件 * 道家养生思想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 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即“是谓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 最新.课件 * 具体表现---清静无为 A“清静无为”、 清静---指心神宁静;无为---指不轻举妄动。 就是《道德经》所言: “少私寡欲”. 因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之神静,有如浊水,静之徐清。 这观点一直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最新.课件 * B返璞归真  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 ---如果人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 回归自然 最新.课件 * 儒家养生思想 1、强调精神调摄 --- 孔子提出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注意身体护养--- 合理的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是护养身体的基本原则。 3、倡导饮食卫生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