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鉴赏.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小儿辩日》鉴赏 周振甫 列子是属于道家学派,孔子是属于儒家学派, 又以博学著名。 因此列子写这故事, 来讥 笑孔子的无知, 不能判断两小儿所提出的疑问。 其实两小儿提出的疑问, 也是列子提出的疑 问。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因为这两个疑问都是从感觉产生的。一个从视觉说,早上 看到太阳大,中午看到太阳小。 这个视觉并不正确。因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 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根据不 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一个小儿说, 太阳早上凉快, 中午热,从身体对温度的感受来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 也不正确。 因为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 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 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这个温度的凉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 这个故事是列子编出来的,并不真有其事。 《列子》这部书经专家研究,是魏晋时人编 的。其中可能有先秦传说,也有魏晋时思想。 这篇里所提出的问题,大概魏晋时人还无法解 决,春秋时人的孔子更无法解决。 《列子》提出这个问题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他跟孔子一 样,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这里得到启发, 人们想到的问题, 有的在当时并不能得到解决。如晋代张华《博物志》里讲到: “奇肱国,其民善机巧,以杀 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 ”说商汤时代已经有人能造飞车。直到张华的晋代,也没有人会 造飞车。但至少在那时, 已有飞车的想法。这种想法到后来终于实现了,人们终于造出飞机 来。关于太阳和地球的远近,在著作《列子》的时代是无法正确解决的,但后来科学家终于 算出来了,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 14 960 万公里。科学的前进,有时也受到各种想像的影响。 因此, 在生活中提出各种想像来也是好的。就这个意义说,这个故事也是可取的。 这个故事 的好处, 可以启发人们去考虑问题, 要从多方面来考虑。 两个童子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问题, 这就把不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了。 提出了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 对科学的促进是有作 用的。 《列子》里写这个故事,要讥笑孔子的无知。这是因为《列子》属于道家的著作,孔子 是儒家,学派不同,所以道家要讥笑孔子。这点是很明白的。所以这篇的结论: “孰为汝多 知乎!”这句讥讽的话是不正确的。 再就这篇的写法看:先提出结论,再加说明,这样写简单明了。就说明看,结合人们的 经验,写得具体明白, 这样写是好的, 所以虽提出这个不好解决的问题, 还是写得简单扼要, 具体明白,达到要说的目的。在说明里,作者在一处用了两个比喻,一个“如车轮” ,一个 “如盘盂”,这两个比喻具体地说明日的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 ,就把结论的 理由说明白了, 这个理由是从人们的视觉来的,所以是有力量的。 因为当时人的知识, 还没 有感到视觉在一定的场合是不尽可靠的。另一个说明,讲一种感觉是“沧沧凉凉” ,一个比 喻“如探汤” 。这样讲一种感觉和一个比喻,结合“日初出”和“日中”来说,也把结论的 理由说明。 这是从人们的感觉来的, 也有说服力。 当时人们也没有感到人们的感觉是受各种 条件的影响的。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这篇《辩日》 对人们的认识是有影响的。 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对后世科学家的探讨,还是有作用的。

文档评论(0)

153****8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